
大家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极其孤立。《晋书·吕光等载记论》:“寻而耄及政昏,亲离众叛,瞑目甫尔,衅发萧墙。”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巡幸无度,穷兵极武,喜怒不恒,亲离众叛。”参见“ 众叛亲离 ”。
亲离众叛(qīn lí zhòng pàn)指亲近的人背离,众人反叛,形容处境极其孤立,失去所有支持。该成语源自《左传》,强调当权者失去人心时的危殆状态。
字义分解
合指内外支持者皆离心离德,彻底孤立。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278页
引申内涵
多用于描述统治者因暴政、失信或倒行逆施导致众叛亲离,强调失道寡助的必然结果。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年)第1285页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
“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描述卫国公子州吁依仗武力失民心,最终众叛亲离而被杀。
来源:《左传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东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骄臣用灭其家者,众叛亲离也。”
指出君主若宠信奸佞,必致孤立覆亡。
来源:《潜夫论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
孤家寡人、四面楚歌、分崩离析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062页
众星捧月、人心所向、万众归心
成语反映儒家“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国理念,警示当权者需以德服人。如《孟子·离娄上》所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反向印证“众叛亲离”的统治危机。
来源:《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
需注意:现代语境中亦用于企业领导、团队核心人物失去支持的局面,但古典用法仍侧重政治伦理。
“亲离众叛”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指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完全孤立、不得人心。其核心含义与“众叛亲离”相同,属于词序变体。
源自《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描述的是统治者因暴虐无道导致内外孤立,最终失败的情景。
提示:该成语与“众叛亲离”可互换使用,但需注意语境中的搭配习惯。更多用法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百昌冰山易倒不敷捕影拿风憯瘁残夭唱首驰猎大漕打理大欲點砌敦惷饭庄鼓润罟弋寒更号辞后半生夥烦疆理谏说纪传体棘端洁凈接客惊乱筋络九遐偈语垦垡嗑牙嘹嘴库仑六本笼笼冒名顶替葩卉披瞽品系僻行铍针钤束清街亲吻悛慎瞿昙然诺日津深玄市俚水遁术略淑仪五范汙染险狯仙李蟠根衔勇校旗心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