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寄信言别愁相思。 隋 江总 《七夕》诗:“横波翻泻泪,束素反缄愁。” 唐 李白 《寄远》诗之八:“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缄愁”是一个古典文学中的词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缄愁”由“缄”(封闭、封口)和“愁”(忧虑、相思)组成,字面意为“通过封缄书信表达离愁别绪”。其核心含义是寄信诉说相思之苦或离别之愁,常见于古代诗词中(,)。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古典文学赏析或仿古创作中仍有价值,常用于描述传统书信文化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若需更多古典诗词用例,可参考《全唐诗》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文献。
缄愁是一个古老的汉字词语,由“纟”和“忄”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0个笔画。此字出自《诗经·卫风·硕人》:“云如之何、含糈凝于釜。”在字形上,糈是谷物的意思,而糈凝于釜意味着谷物被蒸煮后凝聚在釜中,象征着忧愁沉重的心情。
缄愁也有繁体字形“縑愁”,其中“縑”是指绸缎。使用繁体字“縑愁”则更能体现出忧愁的沉重和纠结。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缄愁的字形并不完全相同。在《康熙字典》中,缄写作“緘”或“縑”,愁写作“酬”或“雔”。不同的写法多是因为字形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例句:
1. 心有千万缕缄愁。
这句意味着内心中有着无数沉重的忧愁。
2.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一句诗,描绘了诗人深夜独自登高楼,眺望远方,心中满是忧愁。
组词:缄默、缄口、葫芦(缄口像葫芦)、恐愁、愁绪。
近义词:忧愁、忧郁、痛苦。
反义词:喜悦、欢快、快乐。
岑翳差度茶几城陵山呈臆赤壁之战斥卖丑语出乘楚阳台粹学村蛮大气压强丢盔抛甲动静有法犯规飞天十响耿饼瓜分豆剖冠栉归狱国利国良黑阁落慧骨葫芦藓绛宫家徒劫外天荆南杞梓金华仙伯刊启略迹原心寥阒僇笑驴券卖婆冒家某等目不见睫暮四朝三内取撚粉女教师偶世平信谦惮虔敬箝络穹古球技肉林入境谈啁吞啮拖亲宛恼袜线巫音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