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 宋 辛弃疾 《洞仙歌》词:“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其实‘尖新’即是‘纤巧’,犹之暮四朝三,未尝稍异。”
(2).比喻反复无常。 宋 乐史 《绿珠传》:“至有享厚禄,盗高位,亡仁义之性,怀反復之情,暮四朝三,惟利是务,节操反不若一妇人,岂不愧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媒妁之言》:“婚姻簿中应细览,俺姐姐只解清谈,陪不得寻常俗物胡淫滥,使不着暮四朝三。”
“暮四朝三”是一个源自《庄子·齐物论》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综合解析:
原意解析
该成语出自“狙公赋芧”的寓言:养猴人以“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两种分配方式喂猴,猴子因顺序不同而喜怒。庄子借此说明事物本质未变,仅形式调整即可影响情绪。
核心引申义
部分词典(如)提出“晚年仍怀壮志”的现代引申义,但此解释未见于《庄子》原文及多数权威文献,可能是误读或区域性用法,需谨慎采用。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如《庄子》《洞仙歌》等),可参考、3、4、7的文献来源。
《暮四朝三》是一个成语,意指时间过得很快,形容时间的短暂和流逝的迅速。
《暮四朝三》可以拆分为四个部首:日(旦),口,夕(日),宀(宝)。
日(旦):表示太阳、光明等。
口:表示嘴巴、开口等。
夕(日):表示傍晚、黑夜、结束等。
宀(宝):表示屋顶、房子、庇护等。
《暮四朝三》出自清代纪昀所著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原文为“提乾宝(暮)及宝四朝(三)之讳蒙事谏例”,含义大致相同。
繁体字为《暮四朝三》。
在古代汉字文献中,有许多不同的写法。其中《暮四朝三》的古代写法为:“暮四朝+三”。可以看到,现代字形和古代字形有些差别,但是意思相同。
1. 这次旅行真是《暮四朝三》,转眼间就要结束了。
2. 孩子们长大的速度太快了,《暮四朝三》一晃他们就不再是孩子了。
3. 时间过得太快,转眼间已经《暮四朝三》了。
1. 朝暮:形容一天的早晨和傍晚。
2. 四暮:指一天结束前的最后四个时辰。
3. 三朝:指一天结束后的最后三个时辰。
1. 朝朝暮暮:表示日复一日,天天都在。
2. 世事沧桑:形容世间事物变化快速。
3. 时光荏苒:表示时间过得很快。
1. 长夜漫漫:表示时间过得非常缓慢。
2. 时光静好:表示时光停滞,宁静安逸。
3. 光阴似箭:与暮四朝三意义相反,表示时间如箭般飞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