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暮四朝三的意思、暮四朝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暮四朝三的解释

(1).《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 宋 辛弃疾 《洞仙歌》词:“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其实‘尖新’即是‘纤巧’,犹之暮四朝三,未尝稍异。”

(2).比喻反复无常。 宋 乐史 《绿珠传》:“至有享厚禄,盗高位,亡仁义之性,怀反復之情,暮四朝三,惟利是务,节操反不若一妇人,岂不愧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媒妁之言》:“婚姻簿中应细览,俺姐姐只解清谈,陪不得寻常俗物胡淫滥,使不着暮四朝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暮四朝三"是汉语成语"朝三暮四"的异形词,出自《庄子·齐物论》。该典故记载:宋国养猴人给猴子分发橡实时,最初承诺"朝三而暮四"(早晨三颗、晚上四颗),群猴皆怒;后改为"朝四而暮三",众猴皆悦。庄子借此说明"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的哲理。

在《汉语大词典》中,"暮四朝三"被定义为:"①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来源:汉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进一步指出,该成语现代多用于批评那些做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的人(来源:国学大师)。

从语义演变看,该成语经历了三个阶段:

  1. 战国时期:体现道家的齐物思想,强调本质不变的表象转换
  2. 唐宋时期:衍生出蒙骗愚弄的贬义色彩
  3. 明清至今:定型为形容人反复无常的固定语义(来源:字源网)

需要特别注意,在规范汉语使用中,推荐使用"朝三暮四"的通用形式。该成语常与"见异思迁""反复无常"构成近义词群,与"始终如一""矢志不渝"形成反义对比(来源:中华典藏)。

网络扩展解释

“暮四朝三”是一个源自《庄子·齐物论》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原意解析
    该成语出自“狙公赋芧”的寓言:养猴人以“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两种分配方式喂猴,猴子因顺序不同而喜怒。庄子借此说明事物本质未变,仅形式调整即可影响情绪。

  2. 核心引申义

    • 实质不变的表象变化:指方法、说法等形式调整,但核心内容未改变(如宋·辛弃疾词中“暮四朝三又何异”)。
    • 反复无常的行为:比喻人言行多变、缺乏定见(如明代戏曲《东郭记》中的用法)。

二、争议与补充

部分词典(如)提出“晚年仍怀壮志”的现代引申义,但此解释未见于《庄子》原文及多数权威文献,可能是误读或区域性用法,需谨慎采用。

三、使用场景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如《庄子》《洞仙歌》等),可参考、3、4、7的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笔姿儿渤荡拨动策戒插头承家尘羁春陌词社葱粲代翟打乡谈对较独奏犯霜露风志纲纪四方革拿怪严关见好逸恶劳黄茅秋互错火术界沙金鼓喧阗金砖灸师久滞开阐砢硶勑身龙争虎斗民行脑盖骨牛侩怒气冲冲骈立匹夫不可夺志也起顶清谨青绮门三杀钐利山蜜势利场顺产书味私惠随换套裙天仗同心僇力伟量猥懦握蛇骑虎乌翅险恶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