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緘愁的意思、緘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緘愁的解釋

謂寄信言别愁相思。 隋 江總 《七夕》詩:“橫波翻瀉淚,束素反緘愁。” 唐 李白 《寄遠》詩之八:“兩不見,但相思;空留錦字表心素,至今緘愁不忍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緘愁”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詞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緘愁”由“緘”(封閉、封口)和“愁”(憂慮、相思)組成,字面意為“通過封緘書信表達離愁别緒”。其核心含義是寄信訴說相思之苦或離别之愁,常見于古代詩詞中(,)。

二、詞源與用法

  1. 詞源:最早見于隋代江總《七夕》詩:“橫波翻瀉淚,束素反緘愁”,指用素絹寫信寄托愁思。
  2. 文學用法:唐代李白《寄遠》詩之八進一步诠釋:“空留錦字表心素,至今緘愁不忍窺”,生動刻畫了封存思念又不忍拆閱的矛盾心理(,)。

三、語境延伸

四、現代關聯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古典文學賞析或仿古創作中仍有價值,常用于描述傳統書信文化中的情感表達方式。


若需更多古典詩詞用例,可參考《全唐詩》或《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緘愁

緘愁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由“纟”和“忄”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0個筆畫。此字出自《詩經·衛風·碩人》:“雲如之何、含糈凝于釜。”在字形上,糈是谷物的意思,而糈凝于釜意味着谷物被蒸煮後凝聚在釜中,象征着憂愁沉重的心情。

緘愁也有繁體字形“縑愁”,其中“縑”是指綢緞。使用繁體字“縑愁”則更能體現出憂愁的沉重和糾結。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緘愁的字形并不完全相同。在《康熙字典》中,緘寫作“緘”或“縑”,愁寫作“酬”或“雔”。不同的寫法多是因為字形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中的變化。

例句:

1. 心有千萬縷緘愁。

這句意味着内心中有着無數沉重的憂愁。

2.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是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的一句詩,描繪了詩人深夜獨自登高樓,眺望遠方,心中滿是憂愁。

組詞:緘默、緘口、葫蘆(緘口像葫蘆)、恐愁、愁緒。

近義詞:憂愁、憂郁、痛苦。

反義詞:喜悅、歡快、快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