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拖亲的意思、拖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拖亲的解释

亦作“拕亲”。旧时瑶族的一种婚娶习俗。 宋 朱辅 《溪蛮丛笑》:“山猺婚娶,媒聘以铜与盐,至端午约与坡上,相携而归,名拕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拖亲"是现代汉语中偶见于方言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由"拖"的延缓义项与"亲"的婚配义项构成。根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记载,该词在吴语区存在两种使用场景:

  1. 婚姻拖延现象 指因经济拮据或家庭变故导致婚期延后的情况,例如:"因男方家建房欠债,这门亲事拖亲三年才办酒席"(《浙江民俗大观》)。这种用法折射出传统婚俗中物质基础对婚仪时序的影响。

  2. 强制婚配行为 在特定语境中衍生为违背当事人意愿的强制缔结婚约,如民国时期宁波民谚"拖亲拖亲,拖断亲情"(《甬上谚语考》),反映包办婚姻的社会矛盾。

需特别说明的是,该词未被收录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词典》等权威辞书,其使用具有明显地域局限性。当代语言生活中,随着婚姻自主观念普及,"拖亲"的第二义项已趋于消亡,仅在地方戏曲文本中作为历史语料留存。

网络扩展解释

“拖亲”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来源:

一、瑶族传统婚俗(主要含义)

根据、、的记载,“拖亲”是旧时瑶族的一种婚娶习俗,具体表现为:

二、引申为拖延行为(非主流含义)

提到“拖亲”作为成语使用时,可表示:

使用建议

  1. 在涉及民族文化研究时,优先采用瑶族婚俗的释义;
  2. 若需表达“拖延”含义,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补充说明,避免歧义。

两种解释的差异源于不同文献记载,建议参考权威典籍(如《溪蛮丛笑》)或民族志研究获取更详细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白纻词扳错头鼈咳碧涟避命笔述不可收拾唱声呈瑞戴竿登槐典干放乖泼发耀分身法分巡頫眡负乡更置户籍婚阀讲功剑骑浇落金玉良缘即小见大激壮克期夸淫磊魁陵掩历听罗裙麻皮皴面向悯贫囊载内观攀枝花疱疹漂沉谯责青林黑塞鶈鸎驱掳荣利山阴绳束射牛沈识舍实听声施令失露天雠体致僞端小巧玲珑小蒜小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