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輙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 鄴下 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后用以比喻文字、语言繁冗,不及要旨。 宋 陆游 《诗书》诗:“文辞博士书驴券,职事参军判马曹。” 清 黄遵宪 《杂感》诗:“狗曲出何经?驴券书博士。所用非所习,祗以丛駡詈。”
“驴券”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典故 该词最早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记载了邺城谚语“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故事讽刺古代博士(官职名)写买卖契约时,洋洋洒洒写满三张纸却未提及核心的“驴”字,比喻行文或言辞冗长却不得要领。
二、基本含义
三、文学引用 历史上多位文人曾使用该典故:
四、使用场景 适用于学术批评、公文写作指导等语境,警示避免赘述。例如评价某篇论文“通篇如驴券,未见核心论点”。
注:不同文献对词义侧重略有差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驴券》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一种凭票或券而得到特定服务或权益的证明。
《驴券》的第一个字是“驴”,它的部首是马,总共有马部4画;第二个字是“券”,它的部首是刀,总共有刀部8画。
《驴券》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最早源于民间印刷术。它是古代旅店或客栈给旅客的凭证,用以证明旅客已经支付费用并有权享受相应的服务。
《驴券》的繁体字为「驢券」。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不少变化。关于《驴券》,它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需要进行考古和研究以确定确切的写法。
1. 这张驴券是你买的吗?
2. 请出示您的驴券,然后可以进入景区。
驴车、驴友、券商、券面、券商、旅券、代金券。
凭证、*********、票券、证券、折扣券。
无票、免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