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 魂飞魄散 ”。《水浒传》第一一七回:“那火炮飞将起去,震的天崩地动,岳撼山摇,城中军马,惊得魂消魄丧,不杀自乱。”《说唐》第四一回:“为首的是大将 李元霸 , 成都 看见,吓得魂消魄丧。”
(2).同“ 魂飞魄散 ”。《红楼梦》第一一六回:“虽説是一枝小草,又无花朵,其娬媚之态,不禁心动神怡,魂消魄丧。”
“魂消魄丧”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ún xiāo pò sàng(繁体写作“魂消魄喪”),其含义与“魂飞魄散”相同,均表示因极度惊恐或震撼而失去常态,形容万分惧怕或心神动荡的状态。
词义与用法
该成语既可形容因恐惧而失魂落魄(如《水浒传》中军马受火炮惊吓时的慌乱场景),也可引申为因极度沉迷或震撼而心神恍惚(如《红楼梦》中人物被景物吸引时的状态)。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定语或宾语。
经典出处
近义词
魂飞魄散、丧胆销魂等。
成语中“丧”是多音字,此处读sàng(表示“失去”),而非sāng(表丧事)。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处,可参考《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文献。
魂消魄丧是一个成语,形容非常悲伤或者受到巨大的打击而精神崩溃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魂(部首:鬼,总笔画:14)
消(部首:水,总笔画:10)
魄(部首:鬼,总笔画:10)
丧(部首:一,总笔画:4)
来源:
《左传·宣公十年》:“得楚隧娄之榮也,猶魂消魄喪。”这句话意思是获得楚国的胜利,让魂魄都失去了,心痛欲绝。
繁体:
魂消魄喪(使用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魂:魂字在古代是用「魂」加上「云」,表示人的精神。
消:在古代是用「烧」字加上「木」,表示火将木烧尽的意思。
魄:是由「心」和「舛」组成,形象地表示人的精神和意识的残存。
丧:在古代写成「喪」字,是由「亡」和「小」组成,表示人死后的状态。
例句:
他连续遭受了多次打击,心灰意冷,整个人像是魂消魄丧一般。
组词:
魂不守舍、魂飞魄散、消魂失魄
近义词:
魂飞魄散、心如死灰、心力交瘁
反义词:
精神焕发、万事如意、欢欣鼓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