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滥竽的意思、滥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滥竽的解释

[(of an untrained person) be included among a group of experts]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占据一定的职位

有几个饭桶滥竽其间

详细解释

(1).《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以“滥竽”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时也表示自谦。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和受试诗书》:“使夫怀鼠知慙,滥竽自耻。” 明 张景 《飞丸记·权门狼狈》:“我是曳白菲才,滥竽入金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滥竽作吏,旷职怀惭。”

(2).比喻以劣充优。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审定务求严格,凡无艺术价值,不合儿童文学本质者不使滥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滥竽"一词,源自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其核心含义并非指竽这种乐器本身,而是特指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或行为。它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成语"滥竽充数"的一部分出现。

详细解释:

  1. 本义与字面解:

    • "滥":本义为水满溢出,引申为过度、不加节制、浮泛不实、虚妄不真。在此语境中,取其"虚妄不实"、"不符合标准"、"低劣"之意。
    • "竽":古代一种簧管乐器,形状似笙而较大,管数较多。在战国时期,尤其是在齐国,竽是宫廷乐队中重要的吹奏乐器。
    • 因此,"滥竽"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不合格的竽或吹奏技艺低劣的竽。但这只是理解其深层含义的基础。
  2. 核心含义(引申义):

    • "滥竽"的核心含义完全来源于"滥竽充数"这个成语。该成语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故事讲述: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合奏。一个名叫南郭先生的人(处士)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照样领取俸禄。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喜欢听乐师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蒙混过关,只好逃走了。
    • 因此,"滥竽"(在南郭先生身上体现)象征着:
      • 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 混在行家队伍里充数的人。
      • 以次充好、名不副实的人或物。
      • 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行为。
  3. 现代用法:

    • 在现代汉语中,"滥竽"几乎只出现在"滥竽充数"这个固定成语中。
    • 该成语用来讽刺那些没有真本事,却混在专家或内行里面充数的人;也用来比喻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
    • 例如:
      • 这个团队里有些人只是滥竽充数,实际能力很差。
      • 这批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免有滥竽充数的情况。
      • 我水平有限,参加这次比赛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滥竽"一词,源于"滥竽充数"的典故,其核心含义已超越字面,特指那些缺乏真才实学却混迹于合格群体中充数的人或事物,以及这种行为本身。它深刻揭示了名不副实、弄虚作假的现象,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警示和教育意义的词汇。

参考文献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对"滥竽充数"有权威释义)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1994). 汉语大词典 (缩印本).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该词典收录"滥竽"词条,并引《韩非子》典故)
  3. 《韩非子·内储说上》. (该古籍为"滥竽充数"典故的原始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

“滥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典故、比喻义及现代应用进行解析:

1.字面与词源

2.核心含义

3.现代应用场景

4.延伸思考

成语警示人们需提升自身能力,避免虚浮;同时提醒管理者完善考核机制,防止“滥竽”现象。其反义词为“真才实学”“名副其实”,近义词包括“鱼目混珠”“浑水摸鱼”。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故事或例句,可参考《韩非子》原文或现代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黯然无光八咏弊摋采及葑菲蝉冠豸绣城旦书陈衍船厂初雪大麓点鼠点涴都鹅督领二星放下你的鞭子翻台梵言返走丰岁粉汗感羡孤孑含光和鹄衡颷恒居涧流笺缯交私交响曲塉土急装看来魁星踢斗馈运萝薜绿化鸣璜破帖谦称千字文谯谕日中弱情谥笔寿考顺济王死牢松宽特有属性通路威辟惟肖惟妙委札文无加点物贡武帷相辅而行香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