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思归引的意思、思归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思归引的解释

琴曲名。相传 春秋 时 邵王 聘 卫侯 女,未至而王死,太子留之,不听,拘于深宫,思归不得,遂援琴而歌曰:“涓涓流水,流反而淇兮;有怀於 卫 ,靡日不思;执节不移兮,行不诡随;坎坷何辜兮,离厥菑。”曲终,自缢而死。亦名《离物操》。见 汉 蔡邕 《琴操·思归引》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思归引”是中国古代琴曲名,其内涵与典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起源与典故
据汉蔡邕《琴操》记载,此曲源于春秋时期卫侯之女的悲剧故事。卫侯之女被邵王(一说为晋国太子)强留深宫,因思念故土不得归,遂作歌自弹,歌中有“有怀于卫,靡日不思”等句,表达对故国的眷恋与气节,最终自缢而亡。这一典故成为琴曲《思归引》的创作背景。

别名与演变
该琴曲又名《离物操》或《离拘操》。后世文人常引用此典故表达思乡或身不由己的哀愁,如晋代石崇曾依古曲填新词,收录于《乐府诗集》;元代南戏《琵琶记》中,主角蔡邕弹错琴曲《思归引》,暗喻其思归心切。

文学意象
“思归引”在文学中不仅是音乐符号,更承载着羁旅之思与气节坚守的双重意涵。例如卫女“执节不移”的刚烈,与石崇新词中“嗟予薄祜,遭家多难”的慨叹,均体现了不同时代文人对这一主题的共鸣。


此词以琴曲为纽带,融合历史典故与文学创作,核心内涵是“思归而不得的悲怆”与“气节不移的坚守”。需注意不同文献对曲名来源存在争议(如箕子作《离拘操》之说),但卫女故事流传最广。

网络扩展解释二

思归引的意思

思归引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心中怀念家乡、渴望回归的情感。它代表着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常常和离乡背井、流亡他乡相联系。

拆分部首和笔画

思归引这个词可以拆分为四个部首,分别是“心”、“㇒”、“引”和“弓”。它的总笔画数为16画。

来源和繁体

思归引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在古代繁体字中,思归引的写法与现代略有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的思归引字是“思歸引”。在这个写法中,引的右部是由“弓”和“人”组成的,略有变化。

例句

1. 异国他乡的生活让他对家乡的思归引更加强烈。

2. 虽然在外地生活得很好,但她的思归引总让她想念家人和家乡的风土人情。

组词

思念、归乡、回归、引领、离散

近义词

乡愁、思乡、思家、忧乡情切

反义词

离乡、异乡、流亡、漂泊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