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昧的意思、草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昧的解释

[primitive;uncultured] 蒙昧;世界未开化的时代

天造草昧。——《易经》

详细解释

亦作“艸昧”。1.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蒙昧。《易·屯》:“天造草昧。” 王弼 注:“造物之始,始於冥昧,故曰草昧也。”《梁书·武帝纪上》:“自草昧以来,图牒所记,昏君暴后,未有若斯之甚者也。” 明 高攀龙 《祭顾泾阳先生》:“ 泰伯 来,而 梅里 片墟,闢东南之艸昧;先生出,而 涇皋 撮土,萃宇宙之文明。” 章炳麟 《文学说例》:“此犹 埃及 古文,以雌蠭表至尊,以牡牛表有力,以驼鸟之羽纤纬平滑,表性行愷直者,虽朔南夐鬲,草昧之始,其情一也。”

(2).犹创始;草创。 晋 荀勗 《食举乐东西厢歌·时邕》:“爰造草昧,应乾顺民。”《隋书·高祖纪下》:“﹝ 申明公 穆 等﹞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丹诚大节,心尽帝图,茂绩殊勋,力宣王府。” 宋 陈亮 《问答上》:“当草昧之时,欲以礼义律之,智勇齐之,而不能与天下共其利,则其势必分裂四出而不可收拾矣。”

(3).形容时世混乱黑暗。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草昧英雄起,謳歌历数归。” 仇兆鳌 注:“草而不齐,昧而不明,此言 隋 末之乱。”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张元 ﹞将行,过 项羽 庙,乃竭囊沽酒,对 羽 极饮,酹酒泥像,又歌‘ 秦皇 草昧, 刘 项 起吞併’之词,悲歌累日,大慟而遁。” 明 唐寅 《刘秀才墓志》:“ 宋 德不竞,天下艸昧,家室播越,谱牒沦没。”

(4).草野;民间。 宋 梅尧臣 《读范桐庐述严先生祠堂碑》诗:“所遇在草昧,既贵不为起。” 明 李昌祺 《月夜弹琴记》:“ 宋 籙既讫, 元 运方兴。草昧英雄,空怜 文相 之勤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草昧"一词在汉语词汇体系中承载着多重语义层次,现结合权威文献与语言演变规律解析如下:

一、词源本义 "草昧"由"草"与"昧"复合构成。《说文解字》释"草"为"草斗,栎实也",后引申指未开垦的原始植被;"昧"本义为"闇也",即光线昏暗不明。二字组合最早见于《易经·屯卦》彖辞:"天造草昧",孔颖达疏解为"草谓草创,昧谓冥昧",指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

二、语义延伸

  1. 原始未开化

    《汉语大词典》定义其核心义为"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蒙昧",如王勃《益州夫子庙碑》"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载五云於太甲。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然则抚铜浑而观动,握瑶镜而临事。见天下之心,志天下之务"即用此典。

  2. 文明初创阶段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提出"记编同时,时同多诡,虽定、哀微辞,而世情利害。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常嗤,吹霜煦露,寒暑笔端,此又同时之枉,可为叹息者也",此处引申指文明初创时期的蒙稚状态。

三、近义辨析 与"洪荒"侧重自然原始性不同,"草昧"更强调人文层面的蒙昧状态。《辞源》对比指出:"洪荒谓太古时代,草昧谓人类文明初启时",如柳宗元《封建论》"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即属洪荒意象,而"草昧"则如《尚书·武成》"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所载人文初曙之态。

四、文献流变 该词在历时演变中呈现语义收束趋势。唐宋以降多用于典章文献,如《旧唐书·高祖纪》"隋氏失驭,天下沸腾,朕亲当矢石,扫清区宇,此岂一人之谋,实赖群工之助"即指代前朝乱世。明清小说中渐次淡出,转为书面雅语。

网络扩展解释

“草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权威来源(如汉典、查字典等)的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混沌未开化的状态
    指天地初开时的原始蒙昧时期,常与“天造”连用,如《易经》中“天造草昧”。这种用法强调宇宙或文明尚未成形的初始阶段,如“稽古寻根,榛榛莽莽,天造草昧”。

  2. 草创、创始阶段
    用于描述事物刚形成的初期状态,如政权或制度的初创时期。例如《隋书》中“草昧经纶之日”指国家建立之初的筹划阶段。

  3. 混乱动荡的时世
    引申为时局黑暗、社会未开化,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中“开闢草昧,岁纪绵邈”。

  4. 民间或草野
    少数文献中代指未受教化的平民阶层或偏远地区。

二、典型用法

三、补充说明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易经》《隋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八面锋犇逐彩轿吃空触抵出师磁器辞严义正从中斡旋道不举遗道高魔重道路相告盗讼道童打牙犯嘴砥励肚包二鬼子刚洁高情远韵高穹睾芷工伤保险鸿侈忽诸棘茨解魄积贱寄库赍书句盾扣扣跨有丽状螺子黛民委南云拍鞑悂缪趋厮燃指仞积融汇软磨若若市算首身分离遂能讨流溯源甜句儿田文饭蜓翼统驭推溯晩间未敢苟同无封夏涝乡科弦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