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read of discourse] 说话的端绪
他接着话头往下讲
(1).佛教禅宗和尚用来启发问题的现成语句。往往拈取一句成语或古语加以参究。《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乌石灵观禅师》:“ 曹山 举似 洞山 , 山 曰:‘好箇话头,祇欠进语。何不问为甚么不道?’”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三折:“只待要念经文,参话头,尘缘弃下,便是那礼禪师永无牵掛。”
(2).文人常借以泛指启发问题的话语。 宋 陆游 《送绰侄住庵吴兴山中》诗:“目光犹射车牛背,不用殷勤举话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 陈了翁 日与家人会食,男女各为一席。食已,必举一话头,令家人答。一日问曰:‘并坐不横肱,何也?’其孙女方七岁,答曰:‘恐妨同坐者。’”
(3).艺人说话的入头;谈话时的开场白。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四折:“我待要题个话头,又不知他可也甚些机彀。”《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如今且先説一个忘根本的读书人,权做个话头。”
(4).指说话的头绪。如:他大概太激动了,急切中理不出话头来。
(5).犹话语;话题。 宋 陈亮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词:“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玄玄子 先把外丹养砂乾汞许多话头传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正説到这里,忽听得外面一阵乱嚷,跑进来了两个人,就打断了话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二:“我如果有什么好处,那也只是我的本分,当不起‘永远忘不了’这一类感激的话头的。”
(6).话柄;谈论的资料。 明 费胜之 《桂枝香·寄帕》曲:“稳称着泪珠儿湮縐,莫胡丢,怕被他人拾,将来作话头。”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会稽女子》:“老天生妾非无意,留与风流作话头。”
(7).犹言可议之处,微妙的关系。 明 单本 《蕉帕记·行赂》:“俺太子旧与夫人有些话头。另有一丸,教我瞒着太师,送与夫人。”
“话头”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差异,主要分为日常用语和佛教禅宗术语两类:
谈话的端绪或头绪
指说话的开端或延续的线索。例如:“他接着话头往下讲”,强调对话的连贯性。若被打断,常说“你打断了我的话头”。
话题或谈论的内容
用于描述交流中的主题或焦点,如“如今且说一个忘根本的读书人,权做个话头”,表示以某个事例作为讨论的切入点。
开场白或引入语
在传统文学中,常作为故事或对话的引子,例如《石点头》中的用法。
在禅宗修行中,“话头”指用于参究的语句或问题,目的是破除执念、引发顿悟。例如:
“话头”既可指日常对话的线索或主题,也可作为禅宗修行的工具。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但核心均围绕“语言表达的开端与方向”展开。
话头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词,意思是发言或思考的起点或切入点。
话头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言,其中讠是“言字头”,表示与言有关的字。话头的总笔画数为9画。
话头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是由“话”和“头”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其中,“话”表示说话、言语,“头”表示起点或顶端。所以话头可以理解为对话或言谈的开端。
在繁体字中,话头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話頭」。
在古代汉字中,话头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描述的话头字的写法是:「画右一。从言,區省声切。」
1. 他总是能够抓住关键话头,引领讨论的方向。
2. 在这个会议中,我们需要一个有洞察力的人来提供话头。
1. 话题:指言谈或讨论的主题。
2. 话匣子:指能言善辩、说话过多的人。
3. 话费:指用于通话的费用。
4. 吹牛皮:形容夸大说自己的能力或成就。
话题、论题、讨论点
结尾、尾声、结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