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被命的意思、被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被命的解释

(1).谓负着罪犯的名义。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若使犯罪之人终身被命,得而必刑,则计姦之谋破,而虑恶之心絶矣。” 汪继培 笺:“《汉书·刑法志》云:‘已论命。’ 晋灼 注:‘命者,名也,成其罪也。’”

(2).奉命;受命。《南史·袁顗传》:“从幸 湖熟 ,往反数日不被命, 顗 虑祸求出,乃除 建安王 休仁 安西长史。”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建炎 苗 、 刘 之变,内侍遇害至多。有 秦同老 者,自 扬州 被命至 荆楚 。前一日还行在,尚未得对,亦死焉。”《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戊辰, 张浚 被命入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被命"是汉语中由被动介词"被"与动词"命"构成的特殊语法结构,具有双重语义特征。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语言研究资料来看,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

一、语法结构解析 "被"作为被动标记词,与表示"命令、任命"的动词"命"组合,构成被动句式。这种结构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左传·宣公二年》记载"被命而诛"即典型用例,体现受事者被动接受指令的语义关系。

二、现代汉语用法

  1. 被动接受指令:指主体非主动地承受他人下达的指令。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例"被命执行特殊任务",强调动作的受动性。
  2. 职务任命关系:在行政语境中特指接受官方委任,常见于公文表述,如《汉语大词典》载"被命为观察使"的职官任命用法。

三、古代典籍应用 在文言文中常与"受命"形成互文,但存在细微差异。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被命者,外力加之也",强调动作的外源性特征,与"承命"的内化接受形成对照。

四、语义演化脉络 据《汉语语法史》研究,该结构在魏晋时期完成从"遭受义"到"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过程,唐代文献中已形成稳定的"被+动词"被动句式,其中"被命"成为行政文书中的定型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被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两类解释,具体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负罪犯的名义
    指某人因犯罪而背负罪名,带有法律或道德上的责任。该用法最早见于汉代王符的《潜夫论·述赦》,原文提到“犯罪之人终身被命”,强调罪犯身份被正式认定的状态。

  2. 奉命/受命
    表示接受上级或他人的命令,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正式场合。例如《南史·袁顗传》中记载“往反数日不被命”,描述未接到指令的情形。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三、权威来源差异

高权威网页(如汉典、查字典)侧重两种含义的并列解释,而部分低权威网页仅强调“受命”的单一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

别人正在浏览...

哀些敖戏百炼百役杯水不毇不食周粟差额尘玷称心满意车同轨出亡答复丹魄鼎足而立都廐多方位感人寡嗛含沙蜮罕言寡语讙说翬飞晦蒙江流日下剿戮鹫岭麇包看花揆理度势笭牀六飞流水落花龙枣雒田没益媒谮眠起民资骈立溥天权欲熏心三度省坟十夫桡椎矢跃刷剌剌税銮竖笠束牛腰私商私志条冰调处屯钝万无一失无线电挦毛捣鬓效胜析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