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的意思、钩虫的详细解释
钩虫的解释
亦作“钩虫”。寄生虫。成虫线形,很小,乳白色或淡红色,口部有钩,寄生在人的小肠内。虫卵随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幼虫丝状,钻入人的皮肤,最后进入小肠,吸人血,引起丘疹、贫血等症状,这种病叫钩虫病。
词语分解
- 钩的解释 钩 (鈎) ō 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钩子。秤钩儿。火钩子。 形状像钩子的:蝎的钩子。钩针。 汉字笔形之一(亅、乛、乚、??、??、??、乙等)。 用钩形物搭、挂或探取:钩住树枝
- 虫的解释 虫 (蟲) ó 节肢动物的一类:昆虫。益虫。雕虫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动物的通称:大虫(老虎)。长虫(蛇)。介虫(有介壳的虫子)。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属于肠道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部位。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钩虫是一类线形寄生虫,成虫体长约1厘米,呈乳白色或淡红色,口部有发达的口囊(含钩齿或板齿),通过吸血危害宿主。其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幼虫(丝状蚴)可穿透皮肤引发感染,导致钩虫病,表现为丘疹、贫血等症状。
二、形态特征
- 成虫结构
- 前端向背面仰曲,口囊含钩齿(十二指肠钩虫)或板齿(美洲钩虫)。
- 咽管肌肉发达,肠管具微绒毛以吸收营养。
- 分泌腺体
- 头腺分泌抗凝素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宿主血液凝固,便于吸血。
三、生活史与感染途径
- 虫卵排出
成虫每日产卵上万枚,虫卵随粪便进入土壤。
- 幼虫发育
在适宜环境中,虫卵孵化为丝状蚴,具有向温性、向上性,可主动穿透人体皮肤(如足部接触土壤)。
- 体内迁移
幼虫经血液循环至心肺,最终进入小肠发育为成虫。
四、致病性与症状
- 幼虫致病
侵入皮肤引发局部瘙痒、丘疹(“钩蚴性皮炎”)。
- 成虫致病
- 吸血导致慢性失血和缺铁性贫血。
- 严重感染可引起营养不良、儿童发育迟缓等。
五、防治措施
- 治疗药物
常用阿苯达唑等驱虫药。
- 预防方法
- 加强粪便管理,避免土壤污染。
- 穿戴防护用具(如鞋袜)减少皮肤接触幼虫。
附:其他含义
在成语中,“钩虫”偶被用于比喻品行卑劣之人(如),但此用法非常罕见,日常语境中通常指寄生虫。
网络扩展解释二
钩虫
钩虫(gōu chóng)是一种寄生虫,属于线虫门。拆分部首为钅和虍,笔画为12画。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是由“钩”和“虫”两个部分组成的复合词。
在繁体字中,钩虫的写法为鈎蟲。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钩虫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的含义和读音都相同。
以下是一些关于钩虫的例句:
1. 钩虫是人体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2. 这种药物可以有效地杀灭钩虫。
组词:钩虫感染、钩虫卵、钩虫病
近义词:蛔虫、蛲虫
反义词:寄生虫、蠕虫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