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辟土的意思、辟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辟土的解释

(1).开拓疆土。《逸周书·谥法》:“辟土服远曰桓。” 唐 白居易 《裴敞授昭义军判官裴侔授义成军判官各转官制》:“二帅皆勤於奉公,精於辟土。”

(2).开垦土地。《淮南子·主术训》:“ 稷 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


(1).开拓疆域。《吴子·图国》:“闢土四面,拓地千里。”《北齐书·文宣帝纪》:“ 文襄王 外挺武功,内资明德,纂戎先业,闢土服远。”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但他觉得地方还不够,又才准备起粮食在橐囊里面,又准备起弓矢干戈斧钺,要到邻近去辟土开疆。”

(2).开垦土地。《韩诗外传》卷二:“夫闢土殖穀者 后稷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辟土"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农事范畴的"开垦土地" 该义项最早见于先秦典籍,《韩非子·八说》载:"尽地力以多其积,致器械以辟土者,神农之世也",描述神农氏时代通过农具革新进行土地开垦的史实。《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将此义训释为"开辟荒地,扩展耕地",强调人类对自然土地的改造利用过程,这一释义与《说文解字》"辟,开也"的训解形成语义关联。

二、政治军事范畴的"开拓疆域" 《论语·宪问》记载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典故,虽未直用"辟土"二字,但东汉郑玄注疏时明确将管仲之功与"辟土安民"相联系。《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指出此义项特指古代君主通过政治谋略或军事手段扩展领土,如《史记·秦本纪》"遂霸西戎,辟地千里"即属此类用法。该义项在《春秋公羊传》"王者欲一乎天下,辟土地而朝诸侯"中形成制度化表述。

这两个义项在语义演变中呈现从具体到抽象的递进关系,既保留农耕文明特质,又承载政治文化内涵,构成汉语词汇系统中"一字多义"的典型范例。

网络扩展解释

“辟土”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开拓疆土

指通过军事或政治手段扩展国家领土或势力范围,常用于形容帝王、将领的功绩。例如:

2.开垦土地

指将荒地开发为农田,强调农业生产活动。例如:

其他补充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文献出处,可查阅《逸周书》《淮南子》等古籍,或参考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不得意常住撤备枨枨成丧酬谘从公歌大老官黨部担架盗听的情动不失时二辂废铁纷庞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刚毅木讷归业海塘酣呼怀香笺简加枝添叶接邻季父积失爵列局戚李广难封林道人灵杠凌烟阁罗郭路上说话,草里有人卖休目前募俞年谊世好宁定泡罩塔扦子瞿陵日时臊眉耷眼摄画审省熟耕岁竟碎役损有余补不足陶欣特务天潢歪撇委积无功而禄闲伏闲邪存诚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