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乾肉的意思、乾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乾肉的解释

肉干。《易·噬嗑》:“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同礼·天官·腊人》:“腊人,掌乾肉。” 郑玄 注:“大物解肆乾之,谓之乾肉。”《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膾,乾肉为脯。”《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脩,乾肉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将"乾肉"解释为"经晒制或熏制的肉类食品"(《汉语大词典》第七册,1994年版)。该词由"乾"与"肉"两个单字构成,其中"乾"指脱水处理工艺,"肉"指动物肌肉组织,二字组合形成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

从文字学角度考察,"乾"字初文见于甲骨文,本义为器物曝晒,《说文解字》释为"上出也"(许慎《说文解字》卷十四)。在先秦文献中,《礼记·曲礼》已有"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的记载(郑玄注《礼记正义》卷三),其中"脯"即特指条状乾肉,"脩"则指添加姜桂等调料的乾肉制品。

中国古代肉制品加工典籍《周礼·天官》记载了"腊人掌乾肉"的专门官职(贾公彦《周礼注疏》卷四),《仪礼·士昏礼》则载有"束脩"作为古代贽见礼的礼仪制度(胡培翚《仪礼正义》卷二)。这些文献记载表明乾肉在古代既是重要食品,也具有礼仪功能。

现代汉语中,"乾肉"作为历史词汇仍保留在成语"束脩之礼"中,但在日常用语中多被"腊肉""肉干"等具体品类名称替代。王力《古代汉语》指出该词属"古今异义"类词汇,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1999年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乾肉”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根据发音和语境区分:

一、基本释义(读作gān ròu)

指肉干,即通过风干、晾晒或冻干制成的肉类食品。

  1. 制作与用途:传统多见于青海地区,冬季加工制成冻干肉,具有耐储存、易携带的特点。
  2. 古籍记载:
    • 《易经·噬嗑》提到“噬乾肉”,指食用肉干;
    • 《周礼·天官·腊人》记载“掌乾肉”,郑玄注解为“大物解肆乾之”,即分解后风干的大型牲畜肉。

二、成语释义(读作qián ròu,较少用)

比喻枯燥无味的文字或言语,类似“味同嚼蜡”。

三、发音与字形

建议:日常使用中,主要以“肉干”含义为主;成语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且权威性较低,需谨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阿磕绰霸论被絮藏昂促掐达心顶门杈短蕃匠短命鬼端匹防嫌纺织品反气旋凤凰雏哗然惑蔽节慨襟期窘蹙鸡人酒务子决植拘陋客屦空论旷古绝伦睽别廓廓列刹列县厘剔流鸎流越陆军洛成卖履分香漫游蜜橘明显柰林霹雳琴破屋切刻清商怨其佗扇对膳服上爵沈宏深切着白首恶水君熟食堂庑陶遨体味土坪外州咸皆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