肓膜的意思、肓膜的详细解释
肓膜的解释
五脏之间的薄膜组织。《素问·痹论》:“卫者,水穀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於肓膜,散於胸腹。” 王冰 注:“肓膜,谓五藏之间鬲中膜也。以其浮盛,故能布散於胸腹之中,空虚之处,熏其肓膜,令气宣通也。”
词语分解
- 肓的解释 肓 ā 中医指心下膈上的部位:膏肓(中国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和膈膜之间为“肓”,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所以“病入肓肓”是指病重到无法医治了)。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 膜的解释 膜 ó 动植物体内像薄皮的组织:肋膜。耳膜。黏膜。苇膜。 〔膜拜〕跪在地上高举双手虔诚地行礼。 像膜的薄皮:牛奶表面结了一层薄膜。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肓膜(huāng mó)是一个相对生僻的中医及解剖学相关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医学语境两方面理解:
-
字义拆解与基本含义
- 肓 (huāng):指古代医学概念中“心下膈上”的部位,即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区域,被认为是药力难以到达之处(如“病入膏肓”)。《说文解字》释“肓”为“心上鬲下也”。
- 膜 (mó):指覆盖在器官、体腔等表面或分隔不同结构的薄层组织,具有保护、分隔或分泌等功能,如腹膜、胸膜、细胞膜等。
- 肓膜:组合起来,泛指位于身体内部特定区域(尤其是“膏肓”区域或其附近)的膜状结构或组织。它并非现代解剖学或医学的标准术语,更多是描述性的或古汉语中对特定部位薄膜的称谓。
-
在中医及传统语境中的理解
在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或相关论述中,“肓膜”可能被用来指代:
- 心包膜或心包附近的膜状结构。
- 膈膜(横膈膜)或其相关的浆膜。
- 更宽泛地指体内深处、不易触及的膜状组织,尤其与“膏肓”部位相关联。
-
现代使用与注意事项
- 非标准术语:“肓膜”在现代医学、解剖学或权威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并非一个被明确定义和广泛使用的标准词汇。
- 古语或描述性用语:它主要出现在解读古典医籍或特定语境下的描述中,用以指代体内深处(尤其是心膈间)的膜状物。
- 含义模糊性:由于其非标准化,其具体所指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可能指腹膜的一部分、胸膜的一部分、或心包等结构。
“肓膜”是一个源于古汉语和中医学的词汇,意指位于身体内部深处(尤其指“膏肓”区域或其附近)的膜状组织或结构。它并非现代医学的标准解剖学术语,其具体所指较为模糊,需结合古典文献或特定语境理解。在现代汉语中,它已极少使用,更常见的表述是具体的解剖结构名称,如“腹膜”、“胸膜”、“心包”等。
来源参考:
- 字义基础来源于《说文解字》(对“肓”的解释)及通用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对“膜”的定义)。
- 中医语境的理解参考《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膏肓”及人体结构的论述。
- 现代医学解剖学标准术语参考《系统解剖学》等权威教材。
网络扩展解释
肓膜是中医理论中的解剖术语,指人体内特定的膜状组织结构,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定义
肓膜主要指两类结构:
- 心下膈上的脂膜:位于心脏下方与横膈膜之间的脂肪膜组织。
- 肠系膜:包裹肠道的脂膜,即现代解剖学中的肠系膜。
二、详细结构解析
- 位置特征:肓膜分布于胸腹腔脏器之间,尤其强调膈膜以上至心包的区域,以及五脏之间的空隙处。
- 功能关联:与卫气运行相关,《素问·痹论》提到卫气“熏于肓膜,散于胸腹”,说明其具有气机宣通作用。
三、古代文献依据
- 《素问·痹论》描述卫气运行路径时提到肓膜,王冰注:“谓五藏之间鬲中膜也”。
- 《灵枢·胀论》强调针刺需深入肓膜才能调节气机。
四、字源与易混淆点
- “肓”字本义指心脏与肚脐之间的膈膜区域,注意与“盲”字区分,读音为huāng(非máng)。
- 成语“病入膏肓”中的“肓”即指此结构,形容疾病深重难治。
五、中医应用实例
在针灸学中,肓俞穴(脐旁0.5寸)与肓门穴(第1腰椎旁开3寸)均以肓膜为命名依据,用于治疗胃肠疾病与调节气机。
注:如需完整文献原文或穴位定位细节,可参考《黄帝内经》相关篇章及针灸学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鹿皮币北齐慅婴赤绠春锦打撺鼓儿淡宁打乡谈动物淀粉额度芳声翡帱风证亘代苟徇挂红冠年夹板医驼子降格建礼截镫介丘机耕站肌慄迳庭眷侍教撅竖矿区老雕辣子角六弦琵琶露鹤枚述萌芽门尹民畴名义男欢女爱乾鸟轻信羣艺日短日偏食濡缕森映勝幡绳契寿穴缩头缩颈宿望童耋偷冒投死投行污言秽语五字城仙岛乡使细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