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截鐙留鞭 ”。
“截镫”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主要用于表达百姓对离职官员的挽留与惜别之情。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与典故
“截镫”是成语“截镫留鞭”的简称。据唐代冯贽《云仙杂记》记载,唐代官员姚崇在荆州离任时,当地百姓因感念其政绩,纷纷割断他的马镫(截镫)并留下马鞭,以此表达不舍与敬仰。后来,“截镫”成为对清廉有为官员离任时的惜别套语。
用法与延伸
该词多用于描述百姓对官员的挽留场景,强调官员的政绩与民心所向。例如:“他离任时,百姓截镫留鞭,依依不舍。” 现代也可引申为对离职者的高度认可。
字词结构
相关词汇
在组词中,“截镫”常与“留鞭”连用,如“截镫留鞭”,进一步强化惜别之意。其他类似表达还有“截发留宾”等。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云仙杂记》及古代地方志文献。
本文将解释《截镫》这个词的含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截镫》指的是有关剑术的技巧和方法。在古代,剑术是一种重要的武术技艺,截镫则是指在剑术中截断敌人的剑、刀等武器。
《截镫》由“戈”和“长”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5个笔画。
《截镫》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张岱的《武经总要》,其中详细介绍了截镫的技巧和应用。
《截镫》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截鏤」。
在古代书法中,截镫的字形有所不同。以秦简为例,「截镫」的写法为「截镒」。
1. 他运用截镫的技巧,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进攻。
2. 经过长期的修炼,他在截镫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
一些由《截镫》派生的组词有:截击、截拳、截胫。
《截镫》的近义词包括:断镫、截折。
《截镫》的反义词可包括:避镫、躲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