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时七夕乞巧,在瓜上雕刻各种花样,叫作“花瓜”。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
(2).方言。形容体无完肤,血肉模糊的样子。 老舍 《骆驼祥子》五:“二太太以为他这是存心轻看她,冲口而出的把他骂了个花瓜。”
雕花蜜瓜(传统工艺)
指在瓜果(如冬瓜、西瓜)表面雕刻花纹图案的民间工艺,常用于节日装饰或祭祀供品。此用法源于古代饮食文化,常见于宋代文献记载的宫廷宴席中。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42页。
方言引申义(负面比喻)
部分地区方言中,“花瓜”借指头破血流、伤痕累累的状态(常见于北方口语)。例如:“打架打得满头是血,脑袋成了花瓜。”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第2351页。
词典文献
学术研究
注:因部分学术数据库需权限访问,公开链接未提供;建议通过图书馆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及《汉语方言大词典》电子版获取完整释义。
“花瓜”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和用法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指古时七夕乞巧节时,在瓜果上雕刻各种花样作为装饰的风俗。这一习俗在宋代文献中已有记载,例如《东京梦华录》提到七夕时“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该用法体现了古代节庆文化中的手工艺特色。
在部分方言中,“花瓜”形容人被打得体无完肤或血肉模糊的状态,也可比喻被严厉责骂后的狼狈模样。例如:
部分地区将腌制的小黄瓜称为“花瓜”,也称“花胡瓜”。这类腌菜常见于传统饮食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东京梦华录》等古籍或方言研究资料。
隘路按习避风灯兵质嗔叱抽吸盗踪动员短钱风举云飞浮丘伯狗瞌睡鱼官搨瓜饮罟擭规图国戚覈理洪水横流回船转舵浑浑泡泡魂消魄丧呼应见义必为计绌方匮金文绝世超伦硁鄙恇弱捆复懒怯乐贤岭表流户面从腹诽鸣玉溪男觋内心启宠纳侮攘袵睿圣桑海王国善好神霄诗瓢水红束身台候棠溪天宠通淹痛饮黄龙顽匪唯其吴歌无兄盗嫂相仿相效校曹霄上希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