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唐球》:“ 球 居 蜀 之 味江山 ,方外之士也。为诗捻藳为圆,纳入大瓢中。后卧病,投於江曰:‘斯文苟不沉没,得者方知吾苦心尔。’至 新渠 ,有识者曰:‘ 唐山人 瓢也。’”后以“诗瓢”指贮放诗稿的器具。 元 袁桷 《送吴成季五绝》之四:“诗瓢淅沥风前树,雪在深村月在梅。” 明 陈与郊 《义犬》第一出:“且挂诗瓢学 许由 ,北邻看竹东邻酒。” 清 周亮工 《丁亥除夕独宿邵武城楼永夜不寐成诗四章》之二:“晨窥粟瓮思僮减,岁验诗瓢喜橐增。”
诗瓢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学意蕴的典故性词汇,其含义可从本义与引申义两个层面解析:
指古人用于存放诗稿的瓢形容器。典出唐代诗人唐求的轶事:他每成诗句即书于稿,纳于大瓢中。后临病投瓢于江,任其漂流,人称“一瓢诗人”。此处“瓢”为盛具,与“诗”结合,代指诗稿的载体。
如宋代林景熙《括城》云:“沈默诗瓢入梦香”,以“诗瓢”暗喻友人诗作。
唐求投瓢江中的行为,象征其诗作不求闻达、纯任自然的心境,后世遂以“诗瓢”寄托隐逸诗人的超脱情怀。
释“诗瓢”为:“贮存诗稿的器具”,引唐求典故佐证(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需订阅访问)
记载唐求“为诗捻稿为丸,纳大瓢中”,后瓢流至新渠被识者所得。
国家图书馆古籍库《唐诗纪事》影印本(检索“唐求”条目)
“沈默诗瓢入梦香”句印证引申用法。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霁山文集》(可查原文)
注:古籍原文链接需通过专业数据库访问,部分资源需机构订阅。
“诗瓢”是一个源自唐代的文学典故,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诗瓢”最早指唐代隐士唐球存放诗稿的容器。据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唐球》记载,唐球隐居蜀地时,将诗稿捻成纸团放入大瓢中。晚年患病后,他将诗瓢投入江中,希望作品能被后人发现。此典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待诗文创作的珍视态度。
在后续文学创作中,“诗瓢”逐渐衍生出两层比喻意义:
这一典故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以文传世”的理想,如清代周亮工诗句“岁验诗瓢喜橐增”,既体现对创作成果的珍视,也暗含对作品流传的期许。
注:若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诗文用例,可参考《唐诗纪事》《全元曲》等典籍。
八洞神仙白衣会綳瓷筚路蓝缕宾位不足数踩人偿冤成阳公踹践锄犂黜落得失参半二班访对阁僚卦辞犷猤会典娇娥寖少祭祀军功坎窞可望不可即扣槃扪籥溃不成军灵汉骡军卖国冒混没分寸梅花眼勉农米锦模勒囊笥南钥牛头刨床破落汗峭丽亲旧屈原如初如坐春风神区侍临碎据邃宇速捷讨底,讨底儿韬颖停战土腥气枉实微达五府午转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