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身的意思、束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身的解释

(1) [self-restrained]∶约束自己,不放纵

束身自修

(2) [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自己捆住自己,比喻归顺

束身以受命

详细解释

(1).自缚其身。表示归顺。《淮南子·人间训》:“ 卫 君之来也, 卫国 之半曰:‘不若朝於 晋 。’其半曰:‘不若朝於 吴 。’然 卫 君以为 吴 可归骸骨也,故束身以受命。”《梁书·袁昂传》:“ 永元 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 昂 独拒境不受命…… 建康 城平, 昂 束身诣闕, 高祖 宥之不问也。” 唐 罗隐 《谗书·妇人之仁》:“ 汉祖 得天下,而 良平 之功不少焉。吾观 留侯 破家以讐 韩 , 曲逆 束身以归 汉 ,则有为之用,先见之明,又何以加焉。” 清 戴名世 《书许荣事》:“吾所以起兵,第获保乡土亲戚,以待真主,束身归命,吾之愿也。”

(2).约束自己,谓不放纵。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下》:“臣 畅 知大贷不可再得,束身不敢復出。” 宋 王禹偁 《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诸郡守长,於苍黄中侵取官财,用以封植,后皆自败,并伏其辜;惟公束身而归,毫釐无取。”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自戊午兴大狱,而朱门后起之秀始知束身安分。”

(3).裹身。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 磨勒 笑曰:‘后夜乃十五夜,请深青绢两疋,为郎君製束身之衣。’”《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黄罗抹额,污驂皂罗袍光;袖绣团花,黄金甲束身微窄地。” 明 袁宏道 《闲居》诗:“藤带丝袍强束身,壮风虽厉不吹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身作为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用布帛、绳索等物捆缚身体,表示约束形体。《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为"用带子或布条等把身体捆束起来",常用于古代服饰文化中,如"宽衣博带,束身而舞"(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二、引申义项

  1. 自我约束义:《汉语大词典》载"束身自修"指严格要求自身行为,如《后汉书·卓茂传》"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2. 归顺臣服义:《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引《战国策·秦策》"彼郑周之女,粉白黛黑,立于衢闾,束身而朝者",喻归附顺从

三、文化内涵 该词蕴含中国古代"礼"文化特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其双关性:既反映古代服饰制度的物理束缚,又承载道德规范的精神约束,如《礼记·深衣》"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束身以应绳"(来源:中华书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网络扩展解释

“束身”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含义

  1. 约束自身,谨慎自守
    指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自律。例如“束身自爱”强调通过自我约束维护品德。这一含义常见于劝诫他人或自我要求的语境,如“要束身自爱,不可恃强凌弱”。

  2. 归顺、投降
    古代多用于表示自缚其身以示归顺,如《梁书》中“昂束身诣阙”即指主动归降。现代也用于比喻服从规则或权威,如“束身以受命”。

  3. 裹身、紧身
    指衣物紧贴身体,如唐代文献中“制束身之衣”描述贴身服装。现代也引申为通过锻炼或穿着紧身衣塑形(次要用法,多见于非权威来源)。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三、相关成语

“束身”的核心意义围绕“约束”展开,既可指行为规范,也可表归顺或服饰状态,需结合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抱默跋涉山川本币波澜老成不均不想出裁决茶坊潺潺产乳屮实纯情祠祷辞翰丹雘德祚凋疎遁世离俗扞将橄榄绿色黆黆观音土归闲河清社鸣后章黄钟大吕彗云螹离蛟鲸角胜颈窝捐宾钧敌轲峨口占苦本阃宇乐从临财不苟流芳遗臭木强曩烈囊装脑残派演炮制屏泥人人射角驷马莫追索命腾荐天潢贵胄团香弄玉岏巑未必然文武火武担泻润隙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