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objects] 古代铜器上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1).甜瓜的一种。
(2).指佛经经卷、皇帝诏告等贵重文字。 唐 于志宁 《<大唐西域记>序》:“於是金文暂启,佇秋驾而云趋;玉柄纔撝,披雾市而波属。” 季羡林 等校注:“金文:此指佛经。” 唐 唐彦谦 《贺李昌时禁苑新命》诗:“玉简金文直上清,禁垣丹地闭严扃。” 宋 欧阳修 《明堂庆成》诗:“宝墨飞云动,金文耀日晶。”
(3).古代铜器上所铸、刻的文字。通常专指 殷 、 周 、 秦 、 汉 铜器上的文字。亦称“ 鐘鼎文 ”。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社会》:“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即所谓的钟鼎文,又称为金文,也是研究古代的绝好材料。”
金文是铸刻在商周至秦汉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因古代称铜为“金”而得名,又因多见于钟、鼎等礼器而被称为“钟鼎文”。以下是详细解析:
定义与别称
金文是青铜器铭文的统称,主要用于记录祭祀、赏赐、战争等重要事件。其名称源于古代对铜的称呼“吉金”,因此也称“吉金文字”。
历史分期
载体与工艺
金文主要通过铸造或刻划呈现于青铜器(如钟、鼎、簋等)表面,工艺复杂,体现了古代高超的冶金技术。
字形特点
金文结构较甲骨文规整,但仍保留象形特征,笔画圆润饱满,部分字形存在高低错落、宽窄不一的变化,形成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历史价值
作为早期汉字成熟形态的代表,金文是研究商周社会制度、语言文字及书法演变的一手资料。
如需更完整的金文拓片或字形解析,可参考权威考古文献或青铜器专题研究。
《金文》是指古代中国商、周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形式。它是由青铜器上的铭文演变而来,最初用于刻制青铜器的铭文,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书写系统。《金文》是我国古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金文》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表示与金属或财富相关的事物。根据不同的字形,它的笔画数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一般来说,笔画数在5到20之间。
《金文》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商代的青铜器上刻有许多铭文,这些铭文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金文》。《金文》在周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运用。
在繁体字中,《金文》的字形有所变化。例如,金文字“午”在繁体中写作“午”,字形有一些差异。繁体字在字形上更加复杂,保留了古代文字的风格。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一些差异。古时候写字时,每个字的笔画是由上到下、由左到右依次书写的。另外,古代汉字的形状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一些字形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1. 《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他在青铜器上刻了一行精美的《金文》。 3. 研究《金文》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组词:金器、金币、金融、贵金属 近义词:铜文、铭文、甲骨文 反义词:今文、现代文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