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从腹诽”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拼音与释义
拼音为miàn cóng fù fěi,意为“表面顺从,心里却不以为然”,形容人表里不一的状态。
2. 出处与用法
出自清代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第六十三回:“世兄果为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诽。”。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际交往中虚伪应付的行为,含贬义,强调心口不一的矛盾性。
3. 结构与近义表达
4. 示例用法
例如:“有意见就说出来,别把气闷在肚子里,面从腹诽,于别人丝毫无损,却有损于自己的健康。”。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扩展学习,可参考《歧路灯》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成语大全等)。
《面从腹诽》是一个成语,意为外表温和,内心却在心中嘲笑或诽谤别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面(面部)+ 从(从心所欲)+ 腹(腹部)+ 诽(诽谤)。
来源: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晋书·谢安传》。成语的故事来自于中国晋朝谢安的故事,谢安为人刚正不阿,但在外表上却给人温和的印象,然而他内心却对政界的腐败现象深感恶心。
繁体字形:麵從腹誹。
古时候汉字写法:面從腹诽。
例句:他对外看上去很温和,但在背后却经常面从腹诽。
组词:面对面、从众心理、腹背受敌、诽谤。
近义词:阳奉阴违、虚情假意、笑里藏刀。
反义词:真诚相待、言行一致、坦诚相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