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盗贼的踪迹。 清 恽敬 《广西按察使朱公神道碑铭》:“ 铁布 非反者,然为恶不已,且移军至,奈何?其不为恶知盗踪者速来首!” 清 秦鑅 《归州纪事诗》:“筮神卜吉知盗踪,遣卒分拿限时刻。”
“盗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盗贼的踪迹,也用于形容犯罪行为的迹象。该词由“盗”(盗贼)和“踪”(踪迹)组合而成,字面意义即“盗贼留下的行迹”。
详细解释与用法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盗踪”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强调对犯罪行为的追踪或侦查。例如:“警方根据盗踪迅速锁定嫌疑人。”
该词核心含义明确,侧重描述盗贼活动的痕迹或犯罪迹象,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引申义。
《盗踪》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盗窃、偷盗的行为和痕迹。盗踪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词语,分别是“盗”和“踪”。
根据《康熙字典》,盗的部首是皿,总笔画数为11画;踪的部首是足,总笔画数为15画。
《盗踪》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社会,盗窃是一种违法行为,而踪迹则是指犯罪留下的线索和痕迹。因此,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盗踪”的概念。
《盗踪》的繁体字为「盜蹤」。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存在一些差异。过去的写法将盗的偏旁写作“刀”,踪的偏旁写作“步”。
1. 警方正在调查这起盗踪案。
2. 通过调查,找到了盗踪的线索。
3. 他留下的盗踪让警方能够追踪到他的行踪。
1. 盗窃:指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2. 踪迹:指留下的行踪、痕迹。
3. 盗贼:指从事盗窃活动的人。
4. 盗案:指盗窃案件。
1. 盗取:指偷窃、盗窃。
2. 窃贼:指以偷窃为生的人。
3. 行踪:指人的行动轨迹。
1. 守序:指秩序井然、服从规则。
2. 正直:指遵守法律法规、做正当行为。
3. 行迹:指正常的行动轨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