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鸿鹄高飞远翔。比喻奋发有为。 三国 魏 毌丘俭 《答杜挚》诗:“位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2).比喻远逸。《明史·李世祺传》:“簪笔执简之臣,接跡囹圄;考槃薖轴之士,抗声鸿举。”
“鸿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比喻奋发有为
该义项源自三国时期毌丘俭的《答杜挚》诗句:“位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以鸿鹄(大雁)高飞远翔的姿态,象征积极进取、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此用法常见于古代诗文,强调志向高远与行动力。
比喻远逸或超脱尘世
《明史·李世祺传》中记载:“考槃薖轴之士,抗声鸿举”,此处“鸿举”指远离世俗纷扰,带有隐逸或追求自由的意味。这一层含义多用于描述人物行为或心境的高洁脱俗。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鸿举》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伟大的举措”或“重大的推动”。这个词常常用于形容某种行动或决策带来的广泛影响和重要意义。
《鸿举》的拆分部首是“鸟”,它属于“鸟字旁”的部首,表示与鸟相关的事物。它的总笔画数为11,其中鸟字旁有4画,各自的独立字部有7画。
《鸿举》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鸿”字是指“天鹅”,是一种大型的雁类鸟。鸿鹄(gǔ)之志常以高远为图的鸿图,使鸿鹄之志与之相提并论,引申为伟大、卓越之意。而“举”字则表示“举起”、“推动”或“大力支持”的含义。所以,《鸿举》这个词素描综合了“鸿图”和“推动”的意义,在古代用以形容伟大的举措或重大的推动。
《鴻舉》是《鸿举》的繁体字。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只是形状上有所不同。
古时,《鸿举》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因为汉字的演变历史和书写规范发生了变化。然而,鸟字旁和各自的独立字部的笔画基本不变。
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广泛而深远的改革方案,是国家历史上一次真正的《鸿举》。
2. 这个计划的实施,将会带来一次真正的《鸿举》,对整个行业影响深远。
1. 鸿志:指伟大的志向或抱负。
2. 鸿图:指伟大的图谋或计划。
3. 推动:指用力量或影响力促使事物发展或进行。
4. 举措:指行动或具体的做法,特指为了解决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1. 兴盛:形容繁荣昌盛或发展顺利。
2. 渐进:指逐渐前进或逐渐进步。
3. 兴起:指事物的崛起或兴盛发展。
1. 衰退:指事物逐渐减弱或走向衰落。
2. 沉寂:指事物停滞不前或失去活力。
3. 落后:指相对于其他方面或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较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