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懒散放浪。 唐 白居易 《适意》诗之一:“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序:“往往酣醉,终日不醒,懒放之心,弥觉自得。”
嬾放:犹懒散。 清 金农 《东郊各舍寄章十五全人》诗:“只合杜门称嬾放,注书且喜脑华清。”
懒放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可从单字训诂与历史语用两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二、语用流变 唐代文学作品中多见该词组合,如白居易《咏慵》「有琴慵不弹,亦与无弦同。家人告饭熟,孤灯照严凝」自注云「此篇专写懒放之趣」,体现士大夫阶层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唐才子传》载孟郊「懒放少谐合,薄宦竟无成」,则含怀才不遇的消极意涵。
三、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①形容懒散放纵的生活状态;②特指文人隐士不慕荣利的处世方式。该词属书面语体,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性格的描写。
“懒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核心解释
指懒散、不拘束的生活态度,常形容人行为随意、缺乏自律的状态。例如“数日一梳头”便体现了这种疏于打理的生活状态。
延伸含义
部分文献(如)提到“懒散放浪”,强调“放浪”中隐含的不受世俗拘束、追求自在的意味,可理解为一种带有消极自由色彩的生活选择。
唐代诗文
白居易在《适意》中写道:“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通过冬日疏于梳洗的细节,刻画闲适心境;其《效陶潜体诗》序言“懒放之心,弥觉自得”则进一步将“懒放”与精神自得关联。
清代演变
清人金农诗句“只合杜门称嬾放”使用异体字“嬾放”,说明该词在历史书写中的变体现象。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用例,可参考、3提供的文献来源。
半筹不纳藏命承影船籍掉价帝籍菧苨斗艳争妍对证放青方司格格赋垢厉官厅过水面豪徼僵板角冠截句金刚水进京救经钜费钧驷开慰快手狼藉敛持陵冈凌侮六筦流通渠道路冲蔓草荒烟鸣笳明旷墨版慕顾拟抵贫夫清均清幽寝止丘吾綦组驱户上衣世亲天夺梯径吐绶鸡外钞岏巑威武不屈下九咸溜溜僩然霄岫蟹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