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寻索取。《三国志·魏志·田豫传》:“竞欲与谋,求入海鉤取浪船。”《宋史·边肃传》:“帝以三司鉤取无法, 至道 初,置行帐司,以会财用之数。” 张难先 《日知会始末》:“唯一方法则在鉤取 难先 ,供以为杀彼之张本耳。”
“钩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搜寻索取”,在不同语境中可延伸为探索、获取或提取特定事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钩取”指通过搜索、挖掘或技术手段获取目标物或信息。例如:
古代文献
《宋史·边肃传》提到“三司钩取无法”,指官府对财务的无序征调;
张难先在《日知会始末》中用“钩取难先”表示通过索取证据构陷他人。
现代扩展
在文学作品中,如苗家女子“钩取人命”的描写,赋予其“夺取”的象征意义。
需与形近词“勾取”区分:“勾取”多指官方传讯犯人(如《红楼梦》中“勾取人犯”)或征调资源,强调强制性与程序性,而“钩取”更侧重主动搜寻或技术性获取。
以上内容综合历史文献、技术术语及文学用例,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及《查字典》等来源。
钩取是指利用钩子或类似工具将物品勾住并取下来的动作,常用于捕捉、拾取或吊取物体。
钩取的部首是钅(金),总笔画数为10。
钩取一词起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最早可追溯到金文时期的形状。钩表示勾住,取表示取下来,合并在一起即成为“钩取”。
《钩取》的繁体字为「鉤取」,字形上加入了额外的钩形细节。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常常会有变化。关于《钩取》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写法需根据文献和古代文字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1. 他用长杆上的钩取下了树上的成熟苹果。
2. 渔夫用钓鱼钩取下了湖中的大鱼。
3. 工人用铁钩取下了高处掉下的工具。
1. 钩子:用于钩住物体的小型工具。
2. 扒钩:指用钩子挖掘、爬行。
3. 取下:将物体从原处取下。
1. 挂取:用挂的方式将物体取下。
2. 抓取:用手或工具抓住并取下物体。
放置:将物体放到特定位置,与钩取相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