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轴。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二十七日》:“今启视之,则匣内復以黄綾包裹竹筒,筒内有函轴,展视则 嘉庆 二十一年 仁宗 睿皇帝 赐 英吉利 国王敕諭也。”
“函轴”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基本含义
形容文章、书信等内容丰富且具有深刻价值,强调文辞的凝练与内涵的深厚。其中“函”指信封,“轴”指书卷或文件,组合后比喻文字作品的精妙。
使用场景
多用于赞赏有深度的文章、书信或其他文字作品。例如:“这篇论文引经据典,堪称函轴之作。”
字面解释
“函轴”指卷轴,即古代用于书写或绘画的长幅卷状载体。例如清代薛福成在《出使四国日记》中提到的“匣内复以黄绫包裹竹筒,筒内有函轴”,即指卷轴实物。
历史用例
常见于古籍描述文书、圣旨等贵重文件的保存形式,如“嘉庆二十一年仁宗睿皇帝赐英吉利国王敕谕”即以函轴形式存放。
“函轴”既可指代具体卷轴,也可引申为对优质文字作品的赞誉。需结合语境判断其具体含义。
函轴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装书的箱子。在古代书籍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人们将书籍收藏在木制的箱子中,这个箱子就称为函轴。
函轴的拆分部首为凵(kǎn)和车(chē),分别是彳字旁和車字旁。函轴的拆分笔画为7画。
函轴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秦汉时期。当时人们将书籍放在革(gé)制的袋子中,然后再放在轴子上固定。后来,为了更好地保护书籍,人们开始使用木制的箱子代替袋子,逐渐形成了函轴。
函轴的繁体字为函軸。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函轴的字形稍有不同。函的上半部分有像“⿰宀扁”的结构,下半部分为轴字旁;轴的上半部分为车字旁,下半部分为重心部件。
1. 他打开函轴,取出了一本古籍。
2. 这个博物馆用函轴陈列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物。
1. 函轴文:指在函轴上所写的文章或文学作品。
2. 函轴式样:指装书的箱子的形式和样式。
1. 书匣:指用于存放书籍的匣子。
2. 书橱:指用于陈列书籍的柜子。
书本:指单本书籍的形式,与函轴相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