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独阳的意思、独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独阳的解释

有阳无阴。古人谓一切事物必须阴阳相济,独阳无阴,则事物难成或会发生弊病。《穀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范宁 注引 徐邈 曰:“古人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然则传所谓天,盖名其冲和之功,而神理所由也。” 杨士勋 疏:“阴能成物,阳能生物,天能养物,而总云生者,凡万物初生必须三气合、四时和,然后得生,不是独阳能生也。” 唐 韩愈 《论今年权停选举状》:“君者,阳也;臣者,阴也。独阳为旱,独阴为水。今陛下圣明在上……而羣臣之贤,不及於古,又不能尽心於国,与陛下同心,助陛下为理,有君无臣,是以久旱。”参见“ 独阴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独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与中医学双重内涵的术语,指事物中仅有阳气而无阴气调状态,违背了阴阳互根、平衡的自然规律。其具体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阐释:


一、中医学核心概念

在中医理论中,“独阳”指人体内阳气亢盛孤立,缺乏阴液制约的病理状态。《黄帝内经》强调“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若阳气脱离阴气滋养而独存,会导致虚火内生、耗损津液,引发口干、烦躁、失眠等症状,与“阴阳离决”的危候相关。来源:《黄帝内经·素问》


二、哲学引申义

古代哲学将“独阳”视为阴阳失衡的极端表现。《周易》以“一阴一阳之谓道”为宇宙法则(《系辞上》),若阳气独亢而无阴气相济,则违背天地和谐之理,象征事物失去稳定性。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进一步指出:“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强调阴阳互根不可分割。来源:《周易·系辞传》《春秋繁露·基义》


三、文化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语境中,“独阳”暗喻失衡、偏执或不可持续的状态。如《淮南子·天文训》以“独阳不生”类比自然规律,说明万物需阴阳交感方能化生;宋代医书《圣济总录》则警示“独阳亢极,必致衰亡”,借病理现象引申至人事治理的平衡之道。来源:《淮南子·天文训》《圣济总录·治法》


“独阳”作为复合概念,既描述中医病理机制,亦承载哲学思辨与文化隐喻,其核心始终围绕阴阳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观展开。

网络扩展解释

“独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差异较大的解释,需结合来源权威性和文献依据综合分析:

一、传统哲学概念(主流解释) 根据《穀梁传》及唐代文献记载,指阴阳失衡的状态:

  1. 本义:仅有阳气而无阴气
  2. 核心思想:源自「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哲学观,强调阴阳调和是万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3. 文献佐证:
    • 《穀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 韩愈《论今年权停选举状》:「君者,阳也」喻示单极状态的弊端

二、现代引申用法(存疑解释) 查字典等现代工具书标注为:

  1. 字面组合义:形容独自一人的孤独状态
  2. 使用建议:该解释未见于古代典籍,可能是现代语言演化产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建议在学术文献或传统文化研究中采用第一种解释,若在现当代文学中遇到第二种用法,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语义。要获取更权威释义,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等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边才笔记本电脑必里迟离不理睬超市崇替绸直存入粗通文墨殚诚毕虑大制递嬗度轨二宋风马牛风吟稿副官廨锢露航道豪素沪渎毁形灭性诲益翦荡锦衣九川钧校旷劫泪汪汪良材两税户联蜷领御流祸鸾弦猫眼石明浄末材墨晕品胎七代先灵怯症轻怯秦铜秋玉栖影摄放审刑院社翁石河子市收手术甲熟石膏天离挑狎駾喙鼃黾五马分尸无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