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索的意思、木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索的解释

刑具。木指“三木”,索即绳索,用以拘系犯人。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於圜墙之中。” 唐 杜牧 《华清宫》诗:“北扉闲木索,南面富循良。” 宋 苏轼 《策别六》:“今州县之吏,受賕而鬻狱……则至於婴木索,受笞箠,此亦天下之至辱也。” 明 刘基 《送海宁张知州满任去官序》:“租赋时集,木索不用,譁訐之声,化为弦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索"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刑具名词,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木索(mù suǒ)指古代用于拘禁或刑讯罪犯的两种刑具:


二、字源与引申义

  1. 单字溯源:
    • 木:《说文解字》释为"冒也,冒地而生",本义为树木,引申为木质刑具;
    • 索:《说文》载"草有茎叶可作绳索",本义为草绳,后指捆绑工具 。
  2. 文化引申:

    唐宋后渐引申为束缚、约束的象征,如"脱木索之困"喻摆脱禁锢。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

    "木索,刑具名。木指枷杻,索即绳索。"(上海辞书出版社,第4卷,第831页)

  2. 《古代汉语词典》:

    "木索,拘系犯人的刑具,木指手铐脚镣,索为捆缚之绳。"(商务印书馆,第987页)

  3. 《辞源》:

    "秦汉律令中,木索与箠楚并称,为狱具通名。"(修订版,第1562页)


四、古籍用例


五、学术考辨

有学者指出"木索"在汉代特指颈枷与捆绳的组合(见《中国法制史考证》,北京大学出版社),与后世泛指刑具略有差异 。

网络扩展解释

“木索”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刑具,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木索”由“木”和“索”两部分构成:

二、文献例证

  1.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提到:“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描述犯人被木索束缚后遭受鞭打的情景;
  2. 苏轼《策别六》中亦用“婴木索”形容官吏受贿入狱的耻辱。

三、历史应用

作为秦汉至宋代常见的拘系工具,木索多用于羁押待审或已定罪的犯人,体现古代刑罚的严酷性。其使用场景包括:

提示:若需了解“三木”具体形制或更多古代刑具,可查阅《汉书·刑法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杯中渌布衣黔首蚕神漕司産生冲衢打哈哈丹母单数电阻定律吊鹤伐性抚结咈忤根缉花径诙谐减损挢虔棘萝积土成山就汤下面韏靽踡伏頍然牢髀两珥两面淩霜侯俚野落帐漭漭懋官闷瞀摩尔多瓦南山寿牛童马走骈立贫属千步廊潜遯乾片钱唐祈忏秋程铨覆胜负识时史无前例使轩丝竹坛山刻石腾奋铁誓踢跳驼垛吐瑞微云滓太清稳疾无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