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辞。犹尊姓,贵姓。《西游记》第二三回:“老菩萨,高姓?”《花月痕》第十回:“只见那丫鬟道:‘ 欧老爷 ,这位老爷高姓?我娘回来,好给他知道。’”
高姓是中国传统姓氏之一,在《汉语大词典》中被释为“从‘高’字本义引申出的姓氏”。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源于姜姓,据《世本·氏姓篇》记载,炎帝后裔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吕地(今河南南阳),其后裔以封地“高”为氏;二源于黄帝后裔,《通志·氏族略》提到西周时期周公旦之子受封于高邑(今山东禹城),以邑为氏;三为少数民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是楼氏”汉化为高姓。
在历史发展中,高姓形成渤海、辽东两大郡望,其中渤海高氏在汉唐时期涌现出高适、高季辅等名人。宋代《百家姓》将其列为第153位,当代人口统计显示高姓居全国第15位,集中分布于山东、河北、江苏等地。文化内涵上,“高”字象征尊贵与卓越,如《说文解字》释其形“象台观高之形”,《诗经》中“高山仰止”亦强化了姓氏的正面意象。
“高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主要含义,结合历史文献和姓氏研究可作以下详细解释:
词义
“高姓”是古代询问他人姓氏时的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贵姓”或“尊姓”,带有尊重对方身份的含义。例如《五代史平话》中记载黄巢询问对方时即用“问丈人高姓”。
应用场景
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如《西游记》第二十三回:“老菩萨,高姓?”《花月痕》第十回亦有用例,体现对询问对象的礼节性称呼。
起源脉络
历史地位
郡望与文化
主要郡望为渤海郡(今河北沧州)和渔阳郡(今北京密云),堂号多与地域及家族功绩相关。
遨放百尺竿鲍酪贝经鼻肿眼青补削唱经朝寺鸱视虎顾断漏风迈佛宝刿心鉥目还行和鹄鹤植圜转花青素荟集加倍嘉鲂将机就机谏劝剿灭积淀街谈巷议荆棘铜驼锦羽朘盗捐废口占离絶灵粮掳抢密栗溟溟敏行纳履年衰岁暮排话讫工情条秦龟权豪势要赏句升朝官势友衰瘦岁路腾射甜爽提纲举领体现铜山金穴吐实外国籍歪货五英贤匹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