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惕兢的意思、惕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惕兢的解释

犹惕慄。 前蜀 杜光庭 《敕醮诸名山大川词》:“邇者军国事繁,干戈岁用,未遑周普,常抱惕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惕兢是由“惕”与“兢”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高度警觉与谨慎自持的心理状态。从汉语构词法分析:

分字解析

  1. 惕:《汉语大词典》释为“戒惧,小心谨慎”,《说文解字》注“敬也”,本义为内心保持警醒(来源:《汉语大词典》)。
  2. 兢:《古代汉语词典》解作“小心谨慎貌”,《尔雅》载“兢,戒也”,强调行为上的审慎克制(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整体释义

该词属于古汉语中的同义复用结构,二字叠加强化谨慎心理,常见于形容居安思危的态度。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中“惕兢夙夜”即体现执政者勤勉戒惧之态(来源:《辞源》第三版)。

出处引证

最早可追溯至《诗经》时代,后经《尚书》《左传》等典籍沿用,形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经典语用范式(来源:《中国古典文学大系》)。

用法特征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体,常见于政论文章、历史评述等语境,如“主政者当存惕兢之心”表达对权力运用的审慎(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惕兢”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拼音为tì jīng(注音:ㄊㄧˋ ㄐㄧㄥ),意为小心谨慎、戒惧警惕,常形容人做事时高度警觉、生怕出错的状态。


二、详细解析

  1. 字义分解

    • 惕:指“小心”或“害怕”,如“警惕”“怵惕”;
    • 兢:表示“谨慎”,如“兢兢业业”“战战兢兢”。
      两字组合后,强调一种因谨慎而保持警觉的心理状态。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人在重要场合或关键决策时的态度,例如:

    • 处理复杂事务时需“常抱惕兢”;
    • 形容对生活细节或职责的严谨态度。
  3. 文献例证
    前蜀杜光庭在《敕醮诸名山大川词》中写道:“邇者军国事繁,干戈岁用,未遑周普,常抱惕兢。” 此处“惕兢”指因国事繁忙而心怀戒惧。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机黯色傍费抱忿饱咯八琼彩物谄上欺下冲粹打嘴巴订道独科花粉本封冢棼瞀狠恶衡立黄葵奸非健在进当惊心褫魄九亲开兴克厘米啃啮科学家略迹原情李锥毛胚铭典牵牛星切点青服卿老清贫如洗清堂亲人蛩语人多势众人种柔安丧身生死骨肉圣学石壁式度绦褐团总颓岸屠酥凸现挽赁五厄毋何雾障闲聊销距霞绕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