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傧豆的意思、傧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傧豆的解释

《诗·小雅·常棣》:“儐尔籩豆,饮酒之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儐,陈列;豆,食器。后以“儐豆”表示兄弟友爱和睦。 清 唐孙华 《钱瞿亭舍人挽诗》:“承师奉函席,侍母升轻轩。约束戒僮隶,儐豆洽弟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傧豆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主要用于古代文献,特指祭祀礼仪中的特定环节与器物。以下从形、音、义三方面结合权威工具书及古籍进行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傧(賓)

    • 本义:引导宾客。《说文解字·人部》:"傧,导也。" 引申为礼仪中引导、陈列之意。
    • 祭祀语境:指祭祀时陈列祭品或引导仪程。《周礼·春官·大宗伯》:"王命诸侯,则傧" 郑玄注:"傧,进也。"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 本义:古代食器,形似高足盘。《说文解字·豆部》:"豆,古食肉器也。"
    • 祭祀功能:周代列为礼器"八珍"之一,用于盛放祭品。《诗经·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三礼名物通释》,钱玄,江苏古籍出版社。

二、复合词"傧豆"释义

"傧豆"为动宾结构,专指祭祀时陈列豆器(盛放祭品)的礼仪环节。

三、文化内涵

"傧豆"浓缩了周代祭祀文化的核心要素:

  1. 礼仪性:体现"器以藏礼"思想,通过器皿陈设传递礼制等级。
  2. 功能性:豆盛菹醢(腌菜肉酱),属"笾豆之实"(《周礼·天官·笾人》),为祭品载体。

    延伸参考:《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彭林,中华书局;《商周祭祖礼研究》,刘源,商务印书馆。

"傧豆"属典型礼制术语,今仅存于古籍研究领域。其释义需紧扣"陈列祭器(豆)的祭祀仪节",核心依据为《仪礼》《礼记》及汉唐注疏。现代汉语中已被"陈设祭器"等白话表述取代。

网络扩展解释

“傧豆”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兄弟友爱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1. 出处
    源自《诗经·小雅·常棣》:“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傧”指陈列,“豆”为古代食器,原句描绘兄弟相聚宴饮的场景。)

  2. 本义
    本指宴饮时陈列食器的礼仪行为,后引申为兄弟友爱和睦的象征。


二、引申与用法

  1. 文化内涵
    通过宴饮仪式的和谐场景,隐喻兄弟间的情感联结,成为儒家文化中家庭伦理的典型意象。

  2. 后世用例
    清代唐孙华在《钱瞿亭舍人挽诗》中写道:“傧豆洽弟昆”,以此赞颂逝者与兄弟的深厚情谊。


三、字形解析


“傧豆”通过《诗经》的宴饮场景,凝练为兄弟和睦的代称,兼具礼仪规范与情感表达的双重意义。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诗经》原文或清代诗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庵摩罗熬肠刮肚表盘别扭伯有布护财匮力绌驰猎吃顺不吃强袋子鼎铛耳地入地圆说东倭杜鹃花废丧封建士大夫封禅纷拿革变国丧果桌花生仁划样灰然荐告建元皭然角头巾惊啼进律炯诫迥韵继娶九县脊椎动物郡界骏壮敛剥盲者得镜弭息麋质母老虎恼骂懦恧蟠钢剑千骑七棱八瓣亲纳穷塞气丧秋色平分靸霅始末尸袭属相徒庶妄口拔舌鮝鳔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