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塞的意思、穷塞的详细解释
穷塞的解释
(1).穷困。《庄子·山木》“穷桎不行” 唐 成玄英 疏:“夫命终穷塞,道德不行。”
(2).穷屈不通。《晋书·刑法志》:“法欲必奉,故令主者守文;理有穷塞,故使大臣释滞。”
荒远的边塞。 宋 欧阳修 《松门》诗:“可怜胜境当穷塞,飜使留人恋此邦。”
词语分解
- 穷的解释 穷 (窮) ó 缺乏财物:贫穷。穷苦。穷则思变。 处境恶劣:穷困。穷蹙。穷窘。穷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穷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达到极点:穷目。穷形尽相。穷兵黩武。
- 塞的解释 塞 ā 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 塞 à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塞 è 义同(一)①,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
专业解析
"穷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地处偏远、险要的关塞或边塞,常带有荒凉、闭塞、交通不便的意味。以下是详细解释:
-
字义与构词解析:
- 穷 (qióng):本义指洞穴的尽头,引申为尽头、终极、困窘、贫乏、偏僻不通达等意思。在此词中,主要取其“偏僻、闭塞不通、尽头”之意。
- 塞 (sài):指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即关塞、边塞、要塞。是军事防御或交通要冲的所在。
- 穷塞:两字组合,强调这个“塞”所处的位置极其偏远、荒凉,是边塞中的边塞,交通极为不便,环境艰苦。它不仅仅指一个关隘,更突出其地理位置上的孤立隔绝和生存条件的恶劣。
-
权威词典释义:
-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穷塞”指“荒远的边塞”。这一定义精准地概括了该词的核心含义,强调其地理位置上的遥远和荒凉属性。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辞源》(修订本)在解释相关词汇时也印证了“穷塞”的这层含义,将其理解为地处僻远、条件艰苦的关塞。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
-
语境与用法:
- “穷塞”常用于古代文献、诗词中,描绘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表达对边关的忧虑或抒发身处绝域的孤寂之情。
- 例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论台谏官言事未蒙听允书》中提到“...当此之时,虽有忠臣善谋,亦无如之何矣。且今时士大夫,岂无深谋远虑,能为国家计者乎?顾在穷塞,不得自达耳。” 这里的“穷塞”即指身处偏远闭塞之地,无法将意见上达朝廷。
- 它强调的是地理位置的极端性和环境的艰苦性,而非特指某个具体的关塞名称。
-
现代使用:
- 在现代汉语中,“穷塞”一词已非常罕用,属于典型的书面语和古语词。其含义基本保留古义,但多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历史地理或文学作品的语境中。
“穷塞”意指荒僻遥远、环境艰苦的边关要塞,核心在于强调其地理位置的极端偏僻、闭塞和生存条件的恶劣。它承载着古代边关的苍凉意象和戍边生活的艰辛。
网络扩展解释
“穷塞”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óng sāi,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穷困
指生活贫困或命运困顿。该义项源自《庄子·山木》中唐代成玄英的注解:“夫命终穷塞,道德不行”,强调因穷困导致德行无法施展。
- 穷屈不通
形容事物或道理阻塞不畅。如《晋书·刑法志》提到“理有穷塞,故使大臣释滞”,说明当法理不通时需由大臣疏通。
- 荒远的边塞
指地理位置偏僻、荒凉的边疆。宋代欧阳修在《松门》诗中写道:“可怜胜境当穷塞,飜使留人恋此邦”,以“穷塞”反衬边塞景色的独特吸引力。
二、词源与用法
- 构词解析:由“穷”(缺乏、困境)与“塞”(阻塞、边塞)组合而成,兼具抽象(困境)与具象(边塞)的双重含义。
- 语境应用:多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如描述地理环境(“穷塞”指边塞)、人生境遇(“穷塞”喻困顿)或逻辑困境(“穷塞”表滞涩)。
三、相关扩展
- 近义词:困顿、闭塞、边陲。
- 反义词:通达、富庶、繁华。
- 文化关联:欧阳修的诗句通过“穷塞”与“胜境”对比,体现中国古代文人以逆境寄托情怀的写作手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庄子》《晋书》及欧阳修诗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愁百口拜路尘白室暴暴璧碎哺馈创巨痛仍麤帛醋罐子醋户挫抑大胆地覆天翻丁部地子伐国伐器風言霧語负犯甘餐高齿屐钩研挂落絓数过手货寒暑表何必鸿法荒悖缋画绛跗降级嚼舌根经史百子近期金石躯矙瑕伺隙颏颊款要壸闱良谨灵菌六宇轮生卖屠麻履蛮烟瘴雨签押七返灵砂软布兜闪露舍奠顺女嗣王苔纸顽重仙菜小吕邪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