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e funeral] 旧指皇帝、皇后、太上皇、太后的丧事,在一定的时间内禁止宴乐婚嫁,以示哀掉
帝、后之丧,臣民缟素,停止宴乐婚嫁,称国丧。《东观汉记·廉范传》:“ 章和 二年,帝崩, 范 奔赴 敬陵 ……或谓 麟 曰:‘故 蜀郡 太守 廉叔度 ,好賙人穷,今奔国丧,当是。’”
国丧指国家为逝世的重要人物(通常为国家元首、领导人或有特殊贡献者)或重大灾难事件举行的全民性哀悼活动,是国家最高规格的丧葬礼仪。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层面的哀悼仪式
国丧是国家行为,由中央政府依法或依惯例宣布启动。其核心目的是表达国家对逝者的最高敬意和全民的深切哀思,具有高度的政治象征意义和公共仪式性。期间通常会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遗体告别仪式等官方活动。
全民参与的哀悼期
国丧期间会设定全国哀悼日(通常为1天或数天)。在此期间,全国及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组织民众默哀。这体现了国家意志下的全民共同参与和对逝者的集体缅怀。
体现国家意志与民族情感
国丧不仅是对逝者个人的哀悼,更被视为国家重大事件,是国家凝聚民族情感、彰显国家尊严和价值观的重要时刻。它强化了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共同体意识。
具有法定效力与社会规范
国丧期间的相关规定(如降半旗、停止娱乐活动等)具有法律或行政效力,社会各界需遵守。这体现了国家对这一仪式的严肃态度和对逝者的尊重,也规范了社会行为。
权威参考来源:
(该词典作为汉语规范辞书,对“国丧”等政治社会词汇有权威定义和解释,但具体条目释义需查阅实体书或官方授权电子版,此处无法提供直接链接)。
(中国政府网在发布国家哀悼公告、下半旗志哀通知等文件时,会体现“国丧”的具体实践和官方定义,例如在重要领导人逝世或重大灾难后发布的公告。具体历史公告可在其网站检索,例如查询关于设立全国哀悼日的通知)。
(该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了哪些人士逝世时可下半旗志哀,这是国丧期间最重要的标志性行为之一,体现了国丧的法定性和国家规格。可参考全国人大网法律文本: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10/0a8b4b5a9c744e3d95c2d5d4d5d7a0c0.shtml 。
“国丧”是一个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情感和法定规范的重要词汇,指由国家主导、全民参与的,为特定对象举行的最高规格哀悼活动,其核心在于通过国家仪式表达集体哀思与国家尊严。
“国丧”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意义:
基本含义
指国家因重大灾难(如战争、自然灾害)或失去重要人物(如国家领袖),陷入悲痛与困境的状态。
例句:国家元首突然离世,举国上下如临国丧,民众自发哀悼。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国家层面的集体悲痛,强调社会秩序紊乱和国民心情沉重。
传统定义
古代特指皇帝、皇后、太上皇、太后等皇室核心成员的丧事。在此期间,全国需停止宴乐婚嫁等活动以示哀悼。
例句:《东观汉记·廉范传》记载:“会国丧,范奔赴敬陵。”
现代延伸
当代也可指国家领导人或对国家有重大贡献者的葬礼,如“国家公祭日”等庄重仪式。
如需具体用法或古文例证,可参考《东观汉记》等典籍。
阿谷摆钩百辛伴乐并驰兵木髀肉采椽不斫察度冲旷丑地淳悫稻庐达要断金侣鹅羣发屋求狸風笛風態干当河山带砺轰嚷慧捷魂床家火骄卤家用戒律激聒景像惧选孔教宽慢蜋蚁离程离观临时抱佛脚历涉龙鳞香鸾困凤慵忙然濛松弥勒佛冥助莫衷一是内当泥头撇波起稿清美秋征躯命曲译蛇钻竹洞,曲心还在事业单位枢户树名隤陷相差细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