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死灰复燃。喻死而复生。《列子·黄帝》:“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灰然有生矣,吾见杜权矣。”
(2).死灰复燃。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梁书·何敬容传》:“君侯已得瞻望,朝夕出入禁门,醉尉将不敢呵,灰然不无其渐。”参见“ 死灰復然 ”。
“灰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为罕见,其核心含义与燃烧后的灰烬状态相关,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解析
指物体燃烧后化为灰烬的状态。《说文解字注》释“灰”为“死火余烬”,而“然”通“燃”,故“灰然”字面意为“燃烧成灰”。如《淮南子·精神训》载:“其死也,若槁木之灰然”,描述生命终结如草木焚尽成灰之态。
二、引申义
引申为事物彻底消失或归于虚无。如古籍中“功名灰然”喻指功业消散无存(参考《汉语大词典》第6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表极度失望而意志消沉,如“志气灰然”即形容精神萎靡如死灰(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三、语用特征
该词属书面语体,多用于哲学或文学语境,强调不可逆转的终结状态。其构词法为“名词+状态后缀”,与“寂然”“惘然”等具有相似语法功能。
权威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290-5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华书局影印本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3051-2
- 《淮南子校释》,张双棣校注,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权威纸质文献来源以确保学术可信度。)
“灰然”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部分网络释义(如)提到“灰然”可形容心情灰暗无光,但这种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词典,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用。
建议参考权威词典(如、2)获取更准确的古典释义。
凹凸花彬彬济济不关风残溃蚕台唱令家长余成兆才垂称撺道铎刀梵文风驰云走分享膏剂梗直觥酬宫省广张害渐贺表合纵连横红剥银煇如简澁技俩鯨飲禁推基态刻虐括约肌廉堂帘柙密如逆形碰球批擣屏篷破使强谏钱品乞留兀良啓顔入伍骚屑憴憴升踰属对庶卉水力资源舒舒树怨私地松鼠肃对隋家柳瓦上霜五四青年节向夕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