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傧豆的意思、傧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傧豆的解釋

《詩·小雅·常棣》:“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儐,陳列;豆,食器。後以“儐豆”表示兄弟友愛和睦。 清 唐孫華 《錢瞿亭舍人挽詩》:“承師奉函席,侍母升輕軒。約束戒僮隸,儐豆洽弟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傧豆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特指祭祀禮儀中的特定環節與器物。以下從形、音、義三方面結合權威工具書及古籍進行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傧(賓)

    • 本義:引導賓客。《說文解字·人部》:"傧,導也。" 引申為禮儀中引導、陳列之意。
    • 祭祀語境:指祭祀時陳列祭品或引導儀程。《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命諸侯,則傧" 鄭玄注:"傧,進也。"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 本義:古代食器,形似高足盤。《說文解字·豆部》:"豆,古食肉器也。"
    • 祭祀功能:周代列為禮器"八珍"之一,用于盛放祭品。《詩經·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三禮名物通釋》,錢玄,江蘇古籍出版社。

二、複合詞"傧豆"釋義

"傧豆"為動賓結構,專指祭祀時陳列豆器(盛放祭品)的禮儀環節。

三、文化内涵

"傧豆"濃縮了周代祭祀文化的核心要素:

  1. 禮儀性:體現"器以藏禮"思想,通過器皿陳設傳遞禮制等級。
  2. 功能性:豆盛菹醢(腌菜肉醬),屬"笾豆之實"(《周禮·天官·笾人》),為祭品載體。

    延伸參考:《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彭林,中華書局;《商周祭祖禮研究》,劉源,商務印書館。

"傧豆"屬典型禮制術語,今僅存于古籍研究領域。其釋義需緊扣"陳列祭器(豆)的祭祀儀節",核心依據為《儀禮》《禮記》及漢唐注疏。現代漢語中已被"陳設祭器"等白話表述取代。

網絡擴展解釋

“傧豆”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兄弟友愛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1. 出處
    源自《詩經·小雅·常棣》:“傧爾笾豆,飲酒之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傧”指陳列,“豆”為古代食器,原句描繪兄弟相聚宴飲的場景。)

  2. 本義
    本指宴飲時陳列食器的禮儀行為,後引申為兄弟友愛和睦的象征。


二、引申與用法

  1. 文化内涵
    通過宴飲儀式的和諧場景,隱喻兄弟間的情感聯結,成為儒家文化中家庭倫理的典型意象。

  2. 後世用例
    清代唐孫華在《錢瞿亭舍人挽詩》中寫道:“傧豆洽弟昆”,以此贊頌逝者與兄弟的深厚情誼。


三、字形解析


“傧豆”通過《詩經》的宴飲場景,凝練為兄弟和睦的代稱,兼具禮儀規範與情感表達的雙重意義。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詩經》原文或清代詩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聱耴拜舞布縷不飏長安棋局逞辯斥斥愁豔儲闱蹈方刁鑽促掏動息罰直感懷羔絲庚穴海上方痕路鴻樸鴻雁惶惶不可終日黃胖漶化呼抃枷棒重儉餓監領駕輕就熟矜恕計運遽驿考具曠放寬洪海量拉火線兩葉厲操禮寵林阜龍燭紐扣清誨秦嘉欽贊趨朝閏宮沙害山藷疏謬朔鼙太平盛世鐵絲網土脈外言溫牀吾侪無厭遐祿湘妃廟娴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