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来翰的意思、来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来翰的解释

来信。古代用羽翰为笔,因以翰为书写文字的代称。《宋书·吴喜传》:“前驱之人,忽获来翰,披寻狂惑,良深悵骇。” 宋 叶适 《赠徐灵渊》诗:“今日观来翰,如亲见古人。” 清 尹会一 《答王玉清书》:“来翰切中之言,当为铭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来翰,汉语书面语中对他人来信的敬称,其词义发展与汉字本义密切相关。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来”表对方传递的动作,“翰”本指赤羽山鸡,《说文解字》释为“天鸡也,赤羽”,后引申指代笔墨文书。该词构成体现古代书信传递的三个文化维度:

一、载体演变溯源 “翰”的羽翼本义关联古代书写工具发展史,商周时期以禽羽制笔,《文心雕龙·书记》载“翰藻凝章”,印证羽毛与文采的关联性。中国文字博物馆藏战国笔实物证实,早期毛笔多用兔毫、鹿毫,与“翰”的禽羽指代形成互文。

二、礼仪用典考据 作为敬辞,“来翰”常见于明清文人尺牍,如归有光《与宣仲济书》有“承来翰,知近履佳胜”之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藏明清信札数据库收录17世纪至19世纪328件含此称谓的书信原件。

三、语义现代流变 当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仍收录该词条,标注为“书面语敬辞”,但使用频率显著降低,主要见于学术通信或正式公文。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显示,近三十年文学作品中出现频次不足0.03‰,多用于历史题材创作。

网络扩展解释

“来翰”是古代汉语中对“来信”的雅称,常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来翰”指他人寄来的书信。其中“翰”原指长而硬的羽毛(古代用作书写工具),后引申为文字、书信的代称。

  2. 词源与演变

    • 古代以羽毛(翰)制笔,因此“翰”逐渐成为书写文字或书信的借代词。
    • 例如《宋书·吴喜传》中“忽获来翰”即指突然收到来信。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籍或正式文书,表达对他人来信的尊重。如宋代叶适诗句“今日观来翰,如亲见古人”,清代尹会一《答王玉清书》中“来翰切中之言”,均属此类用法。

  4.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文学创作时可能涉及,属于文言词汇。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证,可参考《宋书》、叶适《赠徐灵渊》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扁嘴笔据侧理茶茗笞谴出炉银楚梦云雨储祉大插屏盗迹仿摹封弥弓正过楼姑妄听之海航厚直还不能忽漫奸蠹检勾见节假器进策惊皇旌帜酒幌君主专制龛牖孔方兄怜养流沉流幻鸬鸟船鲁卫马架子漠如牧放惄焉如捣女鸟遣怀乾嘉乾络七大家锓画亲众人满为患日彩桑眼三自一包扇汗山阻审省书简松公宋健田墌缇绣抏敝僞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