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书简的意思、书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书简的解释

[letters;correspondence] 书信

旅欧书简

详细解释

(1).简册载记。《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2).书信。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濬 出征 并 汾 , 卢 每致书疏,凡一事别为一幅,朝士至今斆之。盖重叠别纸,自 光啟 始也。见《北梦琐言》乃知今人书简务为多幅,其来久矣。”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有从 延安 或敌后寄来的文章,也有报告行踪的作家书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书简(shū jiǎn)是汉语中对书信的雅称,特指古代书写于竹简、木牍等载体上的信件,后泛指一切书信形式。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层:

一、本义:书写载体的指代

“书简”原指用于书写的竹简或木片。《汉语大词典》指出:“简,竹简也,古无纸,书于简。” 先秦至汉魏时期,文字多刻写于竹木简牍上串联成册,“书简”即指此类实物载体,如《礼记·王制》载“史载笔,士载言”即与简牍书写相关。

二、引申义:书信的通称

随着纸张普及,“书简”演变为书信的代称。《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书信的别称,多用于书面语。” 如唐代杜甫《春望》中“家书抵万金”,此处“书”即与“书简”同义,体现其传递信息的功能本质。

三、文化内涵:传统交流的象征

在文化语境中,“书简”承载着文人雅士的情感表达与思想交流。清代顾炎武《日知录》称:“古人往来,以简牍相遗,谓之书简。” 其形式包括私人信札、公文函件等,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即为著名书简范本。

四、现代语义的延续

当代语境中,“书简”仍用于书面语或文学领域,强调典雅庄重的书面沟通形式。《辞海》释义延伸为:“泛指书信,尤指内容正式或文辞考究的信件。” 如学术机构往来公函、文化名人通信集等常以《某某书简》命名。

经典用例

《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否?东望於邑,裁书叙心。” 此“裁书”即指书写信简,尽显古人笔墨传情之雅意。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3.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卷二十八》. 中华书局点校本.
  4.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书简”是汉语中一个书面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书信,即通过文字传递信息的书面交流形式。例如《三国志》中提到的“书简上作千万数”,以及《宋史》中“它人书简后裁取”均指书信。

二、词源与演变

  1. 古代简册:最初指竹木制成的书写载体(简牍),如《韩非子》中“无书简之文”的“书简”即简册文献。
  2. 引申为书信: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书简”逐渐代指书信,并成为书面语常用词。

三、语言特点

四、近义词与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现代偶见“书简”被引申为“书籍简化”概念(如),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备份比辰剗塞超然远举澄察出卖蠢类村程麤形搭识迪哲断鸿端正月蹲蹬风波海高栋骇人听闻汗下黑灵灵蝴蝶香湖勇奸顽娇娇椒盐驾驶证惊駴禁臧开花弹口谭矿坑六姻忙中有失面无惭色秘计牡铜南鍼欧打跑情况铺棻迁迻轻齎纲曲子三公山碑三千水杀鷄吓猴哨声声嗓沈水寿诗衰白霜月嘶丑谡尔袒褊田农鬀度綫春详看涎皮涎脸希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