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大家的意思、七大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大家的解释

明 李绍 称 唐 韩愈 柳宗元 、 宋 欧阳修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为古文七大家。 明 李绍 《苏文忠公集序》:“古今文章,作者非一人,其以之名天下者,惟 唐 昌黎 韩氏 、 河东 柳氏 、 宋 庐陵 欧阳氏 、 眉山 二 苏氏 及 南丰 曾氏 、 临川 王氏 ,七大家。”又有人增 宋 苏洵 为八大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大家"在汉语词典和文学史研究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权威解释,均指向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群体:


一、唐宋古文运动核心代表(主流释义)

定义

指唐宋两代推动古文复兴运动的七位散文宗师。此概念源于明代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的八家体系,后因部分学者或文献的归纳差异,偶有"七大家"之称,通常指代八大家中的核心七人。

具体人物

  1. 唐代
    • 韩愈: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
    •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以寓言、山水游记见长
  2. 宋代
    • 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革新骈俪文风
    • 苏洵、苏轼、苏辙:"三苏"并称,苏轼成就尤著
    • 王安石:政论文逻辑严密,笔力峻峭
    • 曾巩:风格典雅平实,重儒家义理

文学史地位

七大家确立了散体古文的正统地位,其作品成为后世散文典范。明代"唐宋派"及清代"桐城派"均奉其为宗,影响持续千年 。


二、明代复古文学流派(次要释义)

定义

指明代弘治、嘉靖年间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弘治七子)与以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嘉靖七子),二者合称"明代七大家"。

代表人物

历史影响

虽推动文学复古,但因过度模拟古人遭后世批评。此释义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


权威参考文献

  1. 《辞海》(第七版)"七大家"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国学导航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重印版.

网络扩展解释

“七大家”是明代学者李绍提出的古文流派代表人物的统称,具体指以下七位唐宋时期的文学家:

核心成员:

  1. 唐代:韩愈(古文运动领袖)、柳宗元(散文革新代表)
  2. 宋代:欧阳修(文坛领袖)、苏轼(豪放派代表)、苏辙(政论文大家)、曾巩(平实质朴文风)、王安石(政论与哲理散文)

历史背景: 该概念出自李绍《苏文忠公集序》,他通过列举七位以文章名扬天下的作家,梳理古文发展脉络。后人为完善体系,将苏洵加入,形成更广为人知的“唐宋八大家”。

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阿辟悲愤被告举证制度捕案朝规叉手管侈卿爨涤篡解丁役芳节矾书飞驲肥头大面俸满冯相氏负浪浮香干凈阁诏共産主义青年团公能黑凛凛黑耸耸黄月灰垢忽焉江珧柱饺子进善旌鞠治开列颏颊坑洼冷凄凄灵轝芒鞵漫条斯理懋敬码字濛松魔媪目不忍覩聘任请将不如激将秋水伊人权光三花树失效霜讯田表梯轿替违顽军威爱武毅下话小父箫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