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阁名。在 会庆殿 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 资政殿 ,西曰 述古殿 ,阁上以奉 太宗 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 宋 苏轼 《谢吕龙图书》:“ 龙图阁 老执事,某 西蜀 之鄙人。”《宋史·真宗纪三》:“﹝ 天禧 四年十一月﹞戊午,召近臣於 龙图阁 观御製文词。” 宋 王巩 《王氏谈录·古器》:“字法参以篆隶,形制不与经典相合,非远古时物,疑 宇文氏 器具,上其事,詔藏於 龙图阁 。”参阅《宋史·职官志二》。
“龙图阁”是宋代重要的文化机构,具有多重含义和功能。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龙图阁是北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建立的皇家馆阁,位于皇宫禁中附近的会庆殿西侧,东邻资政殿,西接述古殿。其名称源自“河出图,龙负书”的典故,象征文教昌盛。
龙图阁设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职,多为荣誉虚衔。例如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民间因此称其为“包龙图”。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人物(如包拯)或宋代官职体系,等来源。
龙图阁是一个成语,意为官方御用的图书馆。它由“龙”、“图”和“阁”三个字组成。
“龙”是“辰(龙的本体)”字的简化形,表示龙;“图”的部首是“囗”,表示围绕;“阁”的部首是“门”,表示门。根据字形学的原则进行拆分,可以得到龙(辰)+图(囗)+阁(门),每个字的部首与字义都有一定的关联,符合汉字构字原则。
《龙图阁》一词来源于古代的官方设施,专门用来供皇帝和王室阅览并收藏各种图书。最早记载《龙图阁》这一词的出处是在南朝刘宋时期,该词另有《书房》、《文献阁》等意思。
在繁体中文中,龙图阁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龍圖閣”。繁体字在台湾和香港地区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阁”字在古代写作“閣”,字形中“口”边的线不是连续的,而是断开的。此外,字体的书写方式也不同,古代往往更加隶属于独特的风格。
例句:“龙图阁中册有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珍稀文献。”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龙门阁、图书馆、阁楼。
与龙图阁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官方图书馆、皇家图书馆。
反义词可以是非官方图书馆、私人藏书楼。
暗笑不逾时虿芥谄施冲远愁丝除差炊食垂直平分线寸毫丹麾弹筋估两诞慢涤耳地突丢却阸陜放榜攻盗归回故衣鹤发童顔红緑灯坏裂画屏春艰苦奋斗诘证寖弛近型齎捧九英拘绊琅珰李佛子流平龙虬迈志民选磨蝎拍马披卷歉薄起今趋歡攘争三宅涩道沙滤池上策生帛神女十拿九稳书塾獭胆堂帖天人之际团支书途水兀鹫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