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孽子的意思、孽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孽子的解释

(1).庶子,非正妻所生之子。《墨子·节葬下》:“然后伯父、叔父、兄弟、孼子其。” 孙诒让 间诂:“孼,庶子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王 有孽子 不害 ,最长,王弗爱,王、王后、太子皆不以为子兄数。” 宋 岳珂 《桯史·刘观堂读赦诗》:“后二年,和议成, 秦檜 惧当制者之不能説虏也,以孼子 熺 及其党 程克俊 补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孽子含寃天惨淡,孤臣举义日光明。”

(2).谓使其子遭灾难。《逸周书·王佩》:“殃毒在信疑,孽子在听内,化行在知和。” 朱右曾 校释引 卢文弨 曰:“孽子,谓灾害其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孽子”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分析:

一、基本含义

  1. 庶子(非正妻所生之子)
    指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妾室所生的儿子,地位低于嫡子。

    • 出处:《孟子·尽心上》提到“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虑患也深”,强调庶子因处境艰难而更具忧患意识。
    • 延伸:在宗法制度中,庶子常被边缘化,如《史记》记载“王有孽子不害,最长,王弗爱”。
  2. 不孝子(忤逆之子)
    现代汉语中多指品行恶劣、败坏家风的儿子。

    • 示例:如“这个孽子整日玩乐,败光家产”。

二、其他用法

三、总结

“孽子”的核心含义围绕血缘身份与道德评判展开,需结合语境区分具体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孟子》《墨子》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孽子的意思

《孽子》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具有恶劣行为或造成恶果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孽子》的部首是孑(jié),它是一个独立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5。

来源

《孽子》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地》之中,原文是:“无使吾人生孽形”。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指代罪行、恶行的人。

繁体

繁体字“孽子”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孽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一些差别,例如《庄子·天地》中的原文中的“孽”字与现代简化字的写法有一些区别,但整体上仍然能够辨认。

例句

1. 这个孽子屡次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2. 他是个真正的孽子,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组词

1. 孽父:指遭受孽报的父亲。

2. 孽根:指造成灾祸或恶果的根源。

3. 孽障:指造成恶果或困扰他人的人。

近义词

罪人、恶徒、恶棍、恶徒。

反义词

善人、好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