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顺水下驶的船。 唐 白居易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诗:“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
(2).比喻人的文思敏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敏捷》:“ 裴廷裕 乾寧 中在内廷,文书敏捷,号下水船。” 宋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卷四中:“ 沉颜 《聱书》十卷: 颜 少有词藻,琴棋皆臻妙,场中语曰;‘下水船’,言为文敏速,无不载也。” 清 朱彝尊 《送蔡中允假还省亲》诗之四:“不知才子循陔后,锁院何人下水船。”
“下水船”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顺流而下行驶的船。例如唐代白居易在《重寄荔枝与杨使君》中写道:“寄去须凭下水船”,即以顺流船的快行特点表达寄送物品的迅速。
引申为形容人的文思敏捷,常见于古代文学评价。例如:
部分地区俗语中也有类似表达,如“下水船,一天顶三年”,比喻顺流行船速度极快(见民间俗语)。
“下水船”在不同语境下可指实际顺流船只或比喻文采迅捷。其文学用法多见于唐宋文献,权威出处包括《唐摭言》《郡斋读书志》等。如需了解完整信息,可查阅相关古籍或语言学资料。
下水船是指已经建造完成并投入水中的船只。通常,建造完成的船只会被拉到水边,然后推入水中,这个过程叫做下水。因此,下水船就是已经下水的船只。
下水船的拆分部首为下(一)舟(舛)+木(木)。
根据汉字的常用字部首表(《康熙字典》收录的常用字共有214个部首),部首“下”是第一部首,笔画数为一画;部首“舟”是第137部首,笔画数为六画;部首“木”是第75部首,笔画数为四画。
下水船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直接,就是将“下水”和“船”两个词组合而成。下水意为将船从陆地推入水中,船则指已经建造完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下水船的繁体字为「下水船」。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相对于现代标准字体,古时下水船的写法可能略有差异。
1. 今天早上,我亲眼看到了一艘下水船。
2. 航海博物馆展示了许多古老的下水船模型。
3. 下水船的建造需要经验丰富的船夫和工人。
1. 下水:将物体放入水中。
2. 船只:泛指各种船舶。
3. 下水道:供污水流入的水道。
4. 船坞:修理、保养和停泊船只的场所。
1. 已下水的船只:已投入水中的船舶。
2. 浮船:漂浮在水中的船只。
未下水的船只:尚未投入水中的船舶。
白发红颜,白发朱颜暴显鲍鱼之肆不是事不吐不茹残肢长山楚人咻蹉跎待诏叠字诗地方税翻然改悔烦手分阃汾阳宫佛母贡进构堂刮毛龟背古奥桂荏红泉衁池黄琉璃火燧胡夷蹇马介老精蓝壸范罗縠瞒唬苗床暝机暮羽南橘北枳酿蜜庞道抛官爬行动物牝鸡司晨披头散发辟治潜迹轻翠晴光清己人蜕三白上海市蛇角圣志台柱子特简通惑往术温序须享先虾须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