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块然的意思、块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块然的解释

(1).孤独貌;独处貌。《荀子·君道》:“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 唐 李德裕 《题奇石》诗:“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 宋 杨万里 《感秋》诗之四:“掩卷却孤坐,块然与谁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

(2).木然无知貌。《庄子·应帝王》:“於事无与亲,彫琢復朴,块然独以其形立。” 成玄英 疏:“块然,无情之貌也。” 明 张居正 《葬地论》:“若体魄,块然无知,与土石等耳,虽得吉地,岂能使之通灵乎?” 清 陈确 《葬书·与同社书》:“而一人之身,荣瘁殊遭,则善恶顿易,虽百其口,何以自明?矧兹块然者,復焉能分解?”

(3).安然。《穀梁传·僖公五年》:“王世子,子也,块然受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 杨士勋 疏引 徐邈 曰:“块然,安然也。” 汉 陆贾 《新语·至德》:“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旧唐书·良吏传下·吕諲》:“ 諲 性谨守,勤於吏职,虽同僚追赏,而块然视事,不离案簿。”

(4).形容具体、真切。

(5).犹魁然。形容高大。 清 沉谦 《引声歌》:“形体块然,神明所寄。”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是虽块然七尺之躯乎?而其能力之弱,则与未成年者相差无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块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用例:

一、核心含义

  1. 孤独、独处貌
    指独自一人、无伴的状态。

    • 例:《汉书·杨王孙传》中“块然独处”;《荀子·君道》描述“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
    • 文学用例:刘琨《答卢谌书》“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
  2. 木然无知貌
    形容人无动于衷或缺乏感知的状态。

    • 例:《庄子·应帝王》“块然独以其形立”,成玄英注解为“无情之貌”;明代张居正亦用此义。
  3. 安然、平静貌
    表示安定、不受干扰的状态。

    • 例:《穀梁传》中“块然受诸侯之尊己”,陆贾《新语》称“块然若无事”。

二、引申含义

  1. 具体、真切
    强调事物的清晰可感,如造句“块然与谁语?”。
  2. 高大魁梧貌
    清代文献中用于形容体格高大,如《引声歌》“形体块然”。

三、词源与演变

“块”字本义为土块(甲骨文象形),因孤立特性引申出“孤独”义。后逐渐扩展至形容状态(如安然)和体态(如魁然)。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及权威词典释义,若需完整例句或更多考证,可查看、4、5的原文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块然》的意思

《块然》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突然”、“忽然”或者“突兀”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块然》的拆分部首是“土”和“㚇”,部首“土”的意义是与土地、土壤相关,部首“㚇”的意义是防护或障碍的意思。有关笔画,《块然》一词总共有9画。

来源

《块然》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学著作之一,其中记载了《块然》一词的用法。

繁体

《块然》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塊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古时候的《块然》写作“㐌然”。

例句

1. 静悄悄的夜晚,突然飘来了一阵块然的风声。

2. 他坐在角落里读书,突然被块然的笑声吓了一跳。

组词

1. 突然:忽然、骤然、猛然。

2. 忽地:猛地、忽然、一下子。

3. 突兀:突出、异类、突出眼。

近义词

1. 突然

2. 忽然

3. 猛然

反义词

1. 缓慢

2. 渐渐

3. 逐渐

别人正在浏览...

欸乃哀转謷悍八经悲寂辩晳冰絃宾秩不是处不要裁缉柴瘠常话雌蜺脆好打细饭店仿依飞翰风露付之一笑孤宦海报悍然不顾涵容黑窣窣假合兼旬及肩击掬即命觐飨计献两河流域聊复尔龙纶旅舶履历表猛武眠云卧石南陵棚头骠骑颦呻魄然清悦圣母诗礼之家势要水狐水客说嘴打嘴丝料缩衣啬食提纲听窗无烦鲜果小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