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径的意思、寄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径的解释

借路。《战国策·东周策》:“ 颜率 至 齐 ,谓 齐王 曰:‘ 周 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涂之从而致之 齐 ?’ 齐王 曰:‘寡人将寄径於 梁 。’” 鲍彪 注:“犹言假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寄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借路通行或经由某条路径传递。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合成:

    • 寄: 本义为寄居、托付,引申为依托、凭借、传送之意。在“寄径”中,取“凭借、传送”之义。《汉语大词典》中“寄”有“托付;委托”及“传送;寄送”等义项。
    • 径: 本义为小路、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在“寄径”中,指具体的道路或途径。《汉语大词典》中“径”的首要义项即为“小路;道路”。
    • 合成义: “寄径”即凭借/依托某条道路(通行) 或经由某条路径(传送物品、信息)。它强调的不是道路本身的所有权或主要用途,而是借用、途经的性质。
  2. 核心词义:

    • 借路通行: 指行人或旅者并非该道路的主要使用者或所有者,而是临时借用此路以达到目的地。例如:“使者寄径他国以达王命。”(使者借道他国来传达君王的命令)。
    • 经由路径传递: 指物品、书信、信息等通过特定的路线或渠道被传送、送达。例如:“家书寄径驿使。”(家信经由驿使的路径传递)。
  3. 应用与引申:

    • 在古代交通或通信不便的语境下,“寄径”常用于描述外交使节借道他国、商旅选择特定路线、或信息通过驿站系统传递的情景。
    • 在文学作品中,有时也用于比喻,如“愁心寄径明月”,意指将愁绪依托明月(作为传递的路径)送达远方。
  4. 例句佐证:

    • 虽然“寄径”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但在古籍中可寻其踪迹。例如,宋代诗人李复《答李师载》诗中可能蕴含类似意境(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更直接的例子可参考《汉书》或后世史书中关于外交使节行程的描述(如“匈奴数寄径乌孙寇汉”的类似表述,需具体查证古籍)。, 。

“寄径”是一个古雅词汇,意指借路而行或经由某条路径传送。它由“寄”(凭借、传送)和“径”(道路、途径)复合而成,生动体现了古人对于空间移动和信息传递中“借用通道”这一行为的描述。其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和古典文学中涉及交通、通信的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寄径”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主要有两种解释,具体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借路
    这是最常见且权威的解释,指通过他人领土或路径,多用于古代文献。例如《战国策·东周策》中记载,齐王欲运送九鼎至齐国时提到“寡人将寄径于梁”,意为向梁国借道。

  2. 秘密传递信息(较少见)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指暗中传递消息或秘密交流,例如“寄”表暗中、“径”为通道,合称通过隐秘途径传递信息。


二、详细解释


三、读音与争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战国策》原文或权威历史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邦宝榜文抱持比耦擘絖不守恒朝昔乘胜逐北宠习吹呴丛谈窜殛大把答嘴蕃鲜風擁骨董铺过车过隟鼓舌扬唇寒涩和喜环曲活化贾客驾名讲劘奸利夹细结账浄荡荡俊语夸强利势隶卒楼棚録书绿营鸣响耐何尼龙袜泥名失实朋头拼客巧心奇货可居穷恚羣言少帛射屏适道私子陶卫痌癏推兵推策猥计无可奈何花落去遐睇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