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丙夜的意思、丙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丙夜的解释

[midnight] 三更或半夜的时候

详细解释

三更时候,为晚上十一时至翌日凌晨一时。《南史·梁纪中》:“祀南郊……先是一日丙夜,南郊令 解涤之 等到郊所履行,忽闻异香三随风至。” 宋 陆游 《书雨》诗:“仲冬候始寒,丙夜天正黑。”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鲍双五侍郎》:“余邸既遭回禄,公每劝宜急修葺,以存国体,至丙夜修书,洋洋数千语以责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丙夜是汉语中表示夜间时段的传统计时单位,特指三更时分。古代将日落到日出之间的时间划分为五段,称为“五更”或“五夜”,丙夜对应第三更,即子时(23:00至次日1:00)。该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文献,如《颜氏家训·书证》记载:“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可见其计时功能承袭自天干排序。

在历代典籍中,丙夜常与帝王勤政、文人夜读等场景关联。例如《新唐书·杨绾传》载唐代宗“延问丙夜”,形容君主深夜咨议国事;宋代王禹偁《待漏院记》则以“丙夜”强调贤臣夙夜奉公的勤勉之态。

该词具有鲜明的文言色彩,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文学创作。其计时体系反映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智慧,相关记载可见于《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为研究传统时间文化提供重要语料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丙夜”是汉语词汇,指三更时分,对应现代时间的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丙夜即三更,是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之一。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丙夜为第三更,对应现代时间的23:00-1:00。

  2. 时间划分依据
    根据更制,每更约2小时,丙夜(三更)位于子时(23:00-1:00),属于深夜最寂静的时段,故有“半夜三更”之说。

二、出处与演变

三、相关说明

提示:如需了解古代完整更制或相关诗词用例,可参考《颜氏家训》及陆游诗作。

别人正在浏览...

北乡踣地呼天草娘草鞋亲诧绝巢倾卵破抄手痴立崇阜出生地东原独苗苗蠹蚀萼跗恩化遏隐发榜访寻風雨蕭條干策策阁落梗顽贯綢故道红袂回波舞恢宏大度煇烁兼爱无私见齿翦水花胶黉贾舟诘禁急晷旌麾旌旃进款觉心磕槎潞佛子録橐拿准炮头辟忌瓶甖平奏青袍角带清味轻亵曲术沙鈎申禀属言祀禜提阏五禽嬉箱帘枵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