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蜩螗的意思、蜩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蜩螗的解释

亦作“ 蜩螳 ”。1.蝉的别名。 汉 焦赣 《易林·谦之解》:“蜩螗欢喜,草木嘉茂。” 晋 陆云 《寒蝉赋》:“容丽蜩螗,声美宫商。” 五代 齐己 《移居西湖作》诗之二:“蜩螗晚噪风枝稳,翡翠閒眠宿处深。”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十二:“蜩螳千万沸斜阳,蛙黽无边聒夜长。” 清 曹寅 《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作》诗之一:“无限蜩螗齐沸了,又携儿辈踏清秋。”

(2).比喻喧闹、纷扰不宁。 清 赵翼 《耳聋》诗:“世务纷蜩螗,聆之本何益。” 丘复 《寄曹耐公汕头》诗:“国会初开幕,党争正蜩螗。” 庐隐 《海滨故人》四:“以年来国事蜩螗,固为有心人所同悲,但吾辈则志不在斯。”参见“ 蜩螗沸羹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蜩螗"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两个构词部分分析:

一、单字释义

  1. 蜩(tiáo)
    指蝉的总称。《说文解字》明确记载:"蜩,蝉也",如《诗经·豳风》"五月鸣蜩"。古代多用于描述夏季蝉鸣的自然景象。

  2. 螗(táng)
    特指一种小型蝉类。其体型较普通蝉小,但鸣声清亮,古籍中常与"蜩"并列出现,如《尔雅》提到"蜩螗"并列的记载。

二、复合词含义 组合后"蜩螗"有两种主要用法:

  1. 生物学层面
    泛指蝉类昆虫,多用于描述不同品种的蝉,如"螗蜩"在《尔雅》中被列为五类蝉之一。

  2. 文学象征
    常借指喧闹声:

    • 因蝉鸣声密集,引申为"众口喧杂",如成语"蜩螗沸羹"(《诗经·大雅》注疏)
    • 柳宗元《平淮夷雅》用"斧螗"代指螳螂,属特殊修辞用法。

三、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于文言词汇,日常使用较少。阅读古籍或进行文学创作时可选用,如拟声夏季场景:"林间蜩螗声切,更添暑意"。

注:如需查证原始文献,可参考《说文解字》和《尔雅》相关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蜩螗的含义

《蜩螗》(tiāo táng)一词指的是昆虫类的蝗虫和螗虫的总称。

拆分部首和笔画

蜩的部首是虫,共有10个笔画;螗的部首是虫,共有11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蜩螗》一词起源于《诗经·豳风·蜩》和《诗经·周颂·螗蛐之怀》两篇古代文献。在繁体字中,蜩螗的写法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蜩的写法与现代并无明显不同;螗虫常用古代偏旁部首“蝬”,写作“螿”,但现代普遍写作“螗”。

例句

1. 田中之虫,蜩螗为众,害及庄稼。

2. 阡陌之间,遍布蝗虫和螗虫。

组词

蜩鸣、蜩蜂、螗虫、螗蛐、飞螗等。

近义词

蝗虫、螗虫、螽斯。

反义词

非虫类生物。

别人正在浏览...

稗粝敝帷钞角川岫湩然斗升之水钝学累功独威耳视目听分领分剖公因式花颣黄焦焦阛衢皎亮急痛攻心酒娘开绿灯开袠课历克丝蛎蛤临安浏莅留鸟俪偕隆中对挛躄梅酝蒙须木客鬼耐实脑麝内令逆顺派赖旁坐切用卿贰秋高气和跧仆缺口取覆肉台盘若果烧丹生态系统石品识视时俗实体词诗宰相束椽为柱素冰宿夜贪食特号蜿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