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口授的意思、口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口授的解释

(1) [instruct orally]∶口头传授

(2) [dictate]∶口说而由别人代写

向秘书口授一封信稿

详细解释

(1).口头传授。《汉书·艺文志》:“ 仲尼 思存前圣之业……有所襃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前者蒙示新注《公羊春秋》,又闻口授指略,私心喜幸。” 吴晗 《灯下集·古人读书不易》:“只能凭老师口授,自己笔记。”

(2).口头说,叫别人写。《三国志·蜀志·王平传》:“ 平 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下》:“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小秦 说:‘……你认为这样好,就这样办。你口授命令吧。’” ********* 《本报内部消息(续篇)》:“总编辑叫他写三篇社论,口授了社论的中心内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口授(kǒu shòu)作为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权威词典及语言学角度作如下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传授、讲述或下达指令,无需借助书面文字。

权威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25)定义为:“口头传授(知识、技艺等);口头述说(由他人记录)。”


二、构词与语义分析

  1. “口”:

    本义指人发声的器官,引申为“口头表达”。《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23)注:“口,人所以言食也”,强调其言语功能。

  2. “授”:

    意为给予、传授。《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22)释:“授,予也”,特指知识或指令的传递。

    组合后,“口授”凸显“以言语为媒介的传递行为”,常见于教育、军事、医疗等场景。


三、文言用法溯源

古代文献中,“口授”多指口头传授秘要或临终遗言,如:

《后汉书·列女传》载蔡文姬“乞赐纸笔,真草唯命”,反衬其父蔡邕曾口授家学。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24)收录该词条,并引汉魏用例。


四、现代应用场景

  1. 教育领域:教师口授解题技巧,学生即时记录(如课堂讲授)。
  2. 医疗场景:患者无法书写时,由他人代笔完成文书(如医嘱口授)。
  3. 法律程序:遗嘱人口述意愿,见证人笔录(见《民法典》第1138条)。

    依据:《现代汉语用法词典》(语文出版社,2025)明确其及物动词属性及搭配对象。


“口授”是以口语为载体的知识传递或指令下达行为,兼具历史延续性与现代功能性。其释义根植于汉语构词逻辑,并在权威辞书中获得一致性诠释,体现了语言的社会实践本质。

网络扩展解释

“口授”一词的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口头传授
    指通过口头语言直接传授知识、技能或信息,常见于缺乏文字记录或教育设施的时代。例如古代师徒间口耳相传的技艺,或民间戏曲通过艺人口授代代延续(如提到地方戏曲的保存方式)。

  2. 口述代写
    指通过口述内容让他人代为书写,常见于无法亲自执笔或需要即时记录的场合。例如《三国志》记载王平因不识字而口授书信。

二、历史与应用场景

三、现代意义

尽管现代教育多依赖文字,但口授仍用于特定场景:

四、相关词语

近义词:口传、面授
反义词:笔授、默写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证或方言用法,可参考、8、9等来源的详细引文。

别人正在浏览...

鳌戴白首不渝板带般关禀给彩带惭忸吃官司揣拟丹砂丸诞恣法议匪盗高粱米革情关嶮贯行珪册害想横队褐衣蔬食豁啷积草屯粮季绢敬空精神衰弱掎契畸穷九流纠治机务崛强噘嘴拉账礼先一饭沦杂密斯迷稀鸟道刃器圣牌绳趋尺步甚是噬食时世装斯役送赆酸梅汤贪货騊駼听窗帏幄温凉武陵滩五味俱全香轮宝骑香囊小东人解法谿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