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鳌戴的意思、鳌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鳌戴的解释

神话传说谓 渤海 之东有大壑,其下无底,中有五座仙山,常随潮波上下漂流。天帝恐五山流于西极,失群仙之居,乃使十五巨鳌轮番举首戴之,五山才峙立不动。见《列子·汤问》《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比喻负荷重任。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犀带等启》:“花开四照,唯见其荣;鼇戴三山,深知其重。” 清 李调元 《石匠行》:“自吾祖父供此役,日往高巖新度量。车輦夫扛百不停,巍巍鼇戴万人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鳌戴"是汉语中源自上古神话的典故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巨龟负载重物,后引申为担当重任或承受巨大压力的象征。该词由"鳌"(传说中的海中巨龟)和"戴"(头顶承托)构成复合词,《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古代神话谓渤海之东有巨鳌驮载五座仙山"的典故。

从语义演变角度看,"鳌戴"包含三个层次:

  1. 本义层面:特指《列子·汤问》记载的巨鳌背负岱舆、员峤等五座海上神山的神话场景,该记载被《太平御览》《初学记》等类书转引,成为文学创作的经典母题。
  2. 比喻层面:自南北朝始用于形容重臣辅国,如《宋书·乐志》载"鳌戴山抃,何以安之",喻指栋梁之臣肩负社稷重任。
  3. 文化象征:明清时期衍生出"独占鳌头"的科举文化意象,《日下旧闻考》记载北京孔庙进士碑的鳌头雕刻,使该词获得"科举夺魁"的引申义。

在语言应用方面,该词多出现于政论文与颂体文学,如李白《赠宣城赵太守》"鳌戴三山出",现代汉语中则常用于赞誉肩负重任的杰出人物。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其"负荷重任"的比喻义项在当代仍有生命力。

网络扩展解释

“鳌戴”是一个源自中国神话的典故性词语,其含义及来源可综合如下:

一、词源与神话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及《楚辞·天问》。传说渤海以东有名为“归墟”的无底深渊,其中有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因无根基常随潮水漂流。天帝遂命十五只巨鳌轮流用头托举仙山,使其稳定不动。

二、核心词义

  1. 本义:指巨鳌背负仙山的壮举。
  2. 引申义:比喻承受重任或表达对恩德的深切感戴。如北周庾信《谢赵王赉犀带等启》中“鼇戴三山”即用此典表达对恩赐的珍视。

三、文学应用 常见于古典诗文,如:

四、读音与结构

此词浓缩了中国古代对自然伟力的浪漫想象,后演变为文化符号,常用于赞誉坚韧担当的精神品格。

别人正在浏览...

跛瘫不早当晩翠蛟代表调贴抵虫帝机冬季豆秧夫桡复性负学豪猪鞾黑家洄纠会衔蹇乏疥疮鹡鸰荆艳金盘陀救死扶伤系腰狯险牢犴捞笼勒脖子留情礼贤马蹄决明庙祏颇颣敲才祈父麒麟袍却待曲毁麴君如饮醍醐山光水色沈吟手套束烟嗣主太虚剔骨驮毧违节温巽五凤楼无父无君无禄仙樽小颈校猎笑弥弥校医谢郎心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