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流的意思、九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流的解释

(1).先 秦 的九个学术流派。《汉书·叙传下》:“ 刘向 司籍,九流以别。”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儒、道、阴、阳、法、名、墨、从横、杂、农,凡九家。”

(2).泛指各学术流派。《北史·周高祖武帝纪》:“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说相腾。”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逸足横千里,高谈注九流。” 清 龚自珍 《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诗:“我方九流百氏谭讌罢,酒醒炯炯神明真。”

(3).九品人物。《南史·梁武帝纪》:“自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参见“ 九品 ”。

(4).犹言各类,各种。 唐 薛逢 《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罏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5).指各种才艺。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王齐叟 彦龄 ……有絶才,九流无所不能。”

(6).江河的许多支流。 三国 魏 刘劭 《赵都赋》:“其南也,则有洪川巨瀆,黄水浊河,发源 积石 ,径拂 太华 ,洒为九流,入於玄波。” 唐 孟浩然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诗:“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流"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分别源于古代中国的学术分类和社会等级观念,均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

一、指先秦至汉初的九个学术流派(学术分类)

此义源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划分,以刘歆《七略》为基础,将诸子百家分为十个流派("九流十家"),其中前九家被合称"九流":

  1.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张仁政、礼治,强调伦理道德与教育。
  2.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3. 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关注阴阳五行与宇宙运行规律。
  4. 法家:以韩非、商鞅为代表,强调法治、集权与变革。
  5. 名家: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专注于逻辑与名实关系辨析。
  6.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7. 纵横家:以苏秦、张仪为代表,专长外交策略与游说之术。
  8. 杂家:以吕不韦《吕氏春秋》为代表,博采众家之长。
  9. 农家:以许行为代表,重视农业生产与民生经济。

    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第1728页。

    此分类反映了汉代对先秦思想的系统总结,"九流"成为古代学术体系的核心代称。

二、指社会阶层的九个等级(社会分层)

此义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将社会职业按地位高低分为九等:

  1. 上九流: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等(具体排序因文献而异)。
  2. 中九流:包括工匠、商贾、塾师等。
  3. 下九流:衙役、娼妓、乞丐等底层职业。

    来源:宋代《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义》(今本佚文),中华书局影印本,1960年,卷四百六十五。

    这种等级划分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体现了古代社会的职业歧视观念,后衍生出"三教九流"的泛称。

文化影响

"九流"的学术分类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格局,而社会分层含义则深刻影响了大众对职业价值的认知。需注意二者语境差异:学术"九流"属中性术语,而社会"九流"(尤指"下九流")含贬义。现代使用中,"九流"多指学术流派或泛称社会各行业,后者已逐渐淡化等级色彩。

补充参考: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九流"词条。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一卷,第738页。

网络扩展解释

“九流”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有以下多层含义:

一、学术流派分类(核心含义)

“九流”最早指先秦至汉初的九个主要学术流派,源自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具体包括:

  1. 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主张仁政与礼治。
  2.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核心,强调“道法自然”。
  3. 阴阳家:研究天文历法与五行学说(如邹衍)。
  4. 法家:注重法律与集权,代表有韩非子、商鞅。
  5. 名家:擅长逻辑辩论(如公孙龙“白马非马”)。
  6.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代表为墨子。
  7. 纵横家:专攻外交策略(如苏秦、张仪)。
  8. 杂家:综合各家学说(如《吕氏春秋》)。
  9. 农家:关注农业与民生(如许行)。

这一分类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格局,司马谈、刘歆等学者进一步细化流派划分。


二、社会阶层划分

“九流”后来衍生出对社会阶层的分类,分为上、中、下九流,但具体内容因时代和地域有所差异。例如:

不同文献对“三阶九流”的界定并不统一,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三、其他引申含义

  1. 江河支流:如《孟浩然诗》中“大江分九流”描述长江的众多分支。
  2. 泛指各类人物或技艺:如“三教九流”指社会各行业人群。

“九流”一词以学术流派为核心,后扩展至社会阶层和泛化概念。其内涵需结合历史背景与文本语境综合理解。若需具体分类的详细对比,可参考《汉书·艺文志》或历代注释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班廷鞭爆猋急鼈行鄙直彩旦层颠察惠唱扬城雕仇人相见,分外明白刺语蹙密打伙雕胡地下对耦珥环发见诽誉在俗附同攻燔贡举骨鲠之臣鼓炉蛊伪含誉花笺滑稽戏秽迹呪兼丁解推进尺金鲜酒头决汩空灵老牛破车,老牛拉破车乐禁力挫历尽沧桑灵武之役乱国鲁殿律义卖油翁孟仲叔季默契神会魔影人己一视三黜是在恕己及人四立天仗土豪劣绅五壏夏蚕仙阁謑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