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苛刻悭吝。《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八年》:“今之度支,準平万货;刻吝则生患,宽假则容姦。”
“刻吝”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刻吝”由“刻”和“吝”组成: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以下行为或性格:
3. 出处与引证
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八年》:“今之度支,准平万货;刻吝则生患,宽假则容奸。”
(意为:财政管理若过于苛刻会引发问题,过于宽松则滋生弊端。)
4. 近义词与关联词
总结
“刻吝”不仅描述吝啬行为,更强调因计较而产生的苛刻态度,常用于文学或批评语境中。需注意其书面语属性,口语中较少使用。
刻吝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刻”和“吝”。下面对其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分析:
1. 刻:该字的部首是刀,常见的繁体写法为“劄”。它的总笔画数为刀的四画加上两个横画,一共六画。
2. 吝:该字的部首是口,常见的繁体写法为“恡”。它的总笔画数为口的五画加上两个竖画,一共七画。
刻吝来自古代汉语,意为舍不得、吝啬、小气。形容个人或行为吝啬,不肯大方倾施。
刻吝在繁体汉字中的写法为「刻吝」,没有特殊的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刻和吝的写法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
1. 他向别人借的钱从不主动还,真是太刻吝了。
2. 那个富商十分刻吝,从不肯捐钱做善事。
刻板、刻意、吝啬、刻薄、吝啬鬼、刻舟求剑。
吝啬、小气、吝啬鬼、小心眼。
大方、慷慨、慷慨解囊、慷慨不吝。
【别人正在浏览】